第212章 十篇镇国,江镇国!(2 / 4)

加入书签

”四字如黄钟大吕,震得满座文心激盪宴时间,春闹考场竟成悟道之地。

千百名举子考生皆在这苍茫文道诗境中,看见了自己的一生。

“第九篇!”

江行舟笔锋一转,墨落宣纸,写下岭南篇一一《赠张继贬謫岭南道》。

此诗原是他赠予张继的一篇[鸣州]之作,如今再书,自然信手拈来。

更何况,自被贬岭南的御史张继奉旨回洛京,彻查元宵妖孽大案后,此诗亦隨之名动大周,才气攀升,赫然晋入[镇国]之列!

笔锋所至,纸上墨光流转,似有岭南瘴雾翻涌,又似寒江孤舟远行。

诗成剎那,贡院內文气如潮,浩荡翻腾,竟隱隱传来一声轻吟一一那是[镇国]诗篇独有的天地共鸣!

“只可惜,已经不是首本文宝!”

江行舟摇头,略有一丝往昔。

四座举子皆屏息凝神,有人喃喃低诵,有人闭目沉思,更有人指尖微颤,仿佛触摸到了诗中那股孤绝苍凉之意。

“此诗不知不觉,竟也已升为[镇国]”

有人低声惊呼。

“张继南下,此诗亦隨之升华..—.“

监考官,礼部侍郎赵温也不由长嘆,“诗以人名,人以诗传,当真玄妙。”

这首诗,已不仅仅是一篇应试之作一一它承载著御史张继跌岩起伏的命途,也映照著大周天下大势。

“第十篇一一最后一篇!”

江行舟执笔悬腕,心海翻涌。

无数千古绝句如星河璀璨,在他灵台间明灭闪烁。

李太白《蜀道难》一一不,此篇气象太盛,当留待更重要的时刻。

沉吟间,他忽而一笑,笔锋如龙,在素笺上挥洒出元稹的《离思》。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最后一笔收锋的剎那一“轰!”

贡院穹顶,文气翻腾如怒海狂涛!

巴蜀方向的天空,骤然凝聚出一片浩瀚沧海,浪涌千叠间,巍峨巫山破云而出,峰峦叠嶂直入九霄。

山巔云雾繚绕,竟隱约显出一道飘渺身影,似在回望人间。

“这、这是......

礼部侍郎韦施立手中的玉尺“当螂”坠地。

责院,满考场的举子们,皆仰首呆立有人不自觉伸手,想要触碰那空中幻象;

更有人以袖掩面,衣袖早已被泪水浸透。

“二十八字写尽世间至情....

白髮声音颤抖,“看那巫山云雨,分明是诗魂化境!”

他轻轻搁下狼毫,墨池中一圈涟漪荡漾开来,忽觉心头空明。

贡院外,不知何时聚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

鸦雀无声中,唯见漫天云霞將整座皇城染成了緋红色,恍若苍天也为这绝唱披上了红色霞光。

“十...十篇镇国!”

巴蜀刘春的笔尖悬在纸上,墨汁滴落,在考卷上晕开一片灰暗的痕跡。

他望著对面考舍中那道挺直的背影,喉间像是堵了一团浸透苦酒的絮。

“巴蜀篇.....

他喃喃念著这三个字,每个音节都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十篇镇国......不愧是,江镇国贡院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一片死寂!

大周十道,十篇镇国!

其他考生早已停笔,有人呆若木鸡,有人面如死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