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卖!走红!(2 / 2)
p> 第二日天刚亮,王老三就拎着块肥皂、揣着盏鲸油灯,往巷口张阿婆家去。张阿婆正蹲在井边,手里攥着皂角,使劲搓着孙子的粗布褂子。
那褂子领口沾了泥渍,皂角搓得都起了毛,泥渍还是牢牢粘在上面。
阿婆额头上的汗都滴进井水里,嘴里还念叨:“这孩子,咋就这么能脏。”
“阿婆,歇会儿,试试俺这个!”
王老三赶紧递过肥皂,还帮着阿婆把衣服从水里拎出来。
张阿婆接过大肥皂,在手里搓了搓,白泡沫沾了满手,她往孙子的衣领上一抹,轻轻搓了两下,再用水一冲。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泥渍竟全没了,连衣服的颜色都显白了些。
阿婆惊得直拍大腿,手里的皂角都掉在了地上:“老三啊!你这是啥宝贝?比皂角好用十倍!多少钱一块?俺买两块,给俺家那口子洗工装!”
“五十文钱一块,阿婆您要,算您四十八文。”
王老三笑着说。张阿婆赶紧从兜里掏出铜钱,数了四十八文递过来,又扯着嗓子喊:“李婶!王大娘!快过来看看,老三这儿有好东西!”
不一会儿,隔壁的李婶、王大娘都跑了过来,你一块我两块,没一上午,一箱子肥皂就卖了大半。
王老三摸着空了一半的箱子,心里盘算:“得赶紧给海防的皂坊写信,再订两百箱!这东西在苏州怕是不够卖。”
这边肥皂卖得红火,鲸油灯也跟着热了起来。
一天夜里,绸缎商李老板揣着账本,来车行订下个月的马车。
刚进门就看见王老三在鲸油灯下做账,灯光明亮得能看清账本上的小字,桌上连一点烟渍都没有。
李老板好奇地凑过去,手指指了指灯盏:“王掌柜,你这灯是啥做的?咋不冒烟?俺布庄里的灯,烟大得能把账本熏黄,账房老陈天天揉眼睛。”
王老三赶紧把灯往他跟前推了推:
“这是鲸油灯,用鲸鱼油点的,比菜籽油亮,还不呛人。你布庄晚上做账、看布样,用这个正好,连布上的丝线都能看清。”
李老板拿起灯,在车行里走了一圈,果然没闻到烟味,光还比自家的灯亮不少。
他当即拍了拍王老三的肩膀:
“给俺订十盏!明天就送过去,老陈要是知道了,准得谢俺!”
没过几日,苏州城里的布庄、粮栈、杂货铺都来订鲸油灯。
布庄老板要照布样,粮栈掌柜要算账本,连茶馆的王老板都订了两盏,说晚上说书时挂在台上,客人看得清楚。
王老三带回来的鲸油灯很快就卖完了,他赶紧又给海防的灯坊写了信,这次直接订了一千盏!
小镜子更是成了苏州城里女人们的宝贝。
王老三把镜子卖给巷口的杂货铺,一两银子一面——比铜镜贵些,可架不住亮堂。
铺老板刚把镜子摆出来,就被一帮大姐、媳妇围了个水泄不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