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天子不知百姓,必亡(2 / 4)
年时光,大明各处地方衙门、官府、村落,玉米、土豆、番薯等各种农作物早已种下,家家户户都有了将近数月的余粮。
百姓脸上虽仍带菜色,但再也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于是,有了余钱的人家开始供孩子读书,越来越多的文人涌现,这使得《大明日报》的销量再度节节攀高。
京城之外,大明王师早已陆续分散前往各处。
左良玉、曹文诏、孙传庭等人各自回归驻地,待后续时节再遵调令前往京城受封赏。
如今重中之重,是先安置好各处军队,让他们回到各自防区,以此稳定地方、震慑宵小,继续维持大明的昌盛景象。
而其中少量的大明王师及部分京营新军,才朝着京城四周靠拢。
可奇怪的是,越是靠近京城,这部分大明王师行进的速度就越慢,到了最后几日,更是直接停留在京城附近。
虽未给四周官府造成太大负担,但终究让京城一带的地方官员惴惴不安、担惊受怕。
这一日,朱由检一身粗布衣衫,脸上蓬头垢面,活像从别处逃来的流民,身边还跟着几个虎背熊腰、步伐稳健的大汉。
“陛下。”
洪承畴苦笑道,“就算要微服私访,也用不着乔装成这身份?”
他自己远远望去,也像个家道中落的破败管家,脸上满是风尘仆仆。
“太祖他老人家起家于凤阳府钟离县,早些年可是在地里刨食吃的。如今快要再见太祖皇爷,也该学学他老人家早年间的风范。”
“正好,也让朕亲眼看一看,我大明天下百姓的生活究竟如何,而不是被旁人一言以蔽之。”
朱由检话语间大有深意。
洪承畴身子一震。
这不正是眼前这位皇上初登基时的窘境?
当年误信东林党,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让大明走上弯路。
这下,洪承畴再也不敢劝阻,这可是天子圣意。
“哎哟,可怜的外乡人,你们那儿是不是又发大旱了?这几年年景不好,也不知老天爷究竟发了什么怒。”
走到县城里,像朱由检这样的“流民”不在少数,不过幸好数量不多,至少县城之外还没出现大片流民聚集的身影。
“到了这县城里,随便找个活做,也能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朱由检一行人在街道上顺着人流前行,周边不时有过路的县城百姓,一脸唏嘘地感慨。
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没多久,也就最近一年半载,忆苦思甜之下,还没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地步。
“来,拿块饼子去。刚烙好的,还放了点芝麻。”
“年轻人一看就知是读过书、识过字的,好好去县衙试试,怎么着也能捧个饭碗。”
有人往朱由检手里塞了个烧饼,一脸和善地说道。
不图回报,只凭一份纯粹的善心。
朱由检捧着热乎乎的烧饼,入手还有些烫,心里面却莫名觉得特别踏实安稳。
他怔了一下,狠狠咬了一口,对着烧饼摊子后的老大爷笑道:“大爷,俺知道了,俺会去做的。”
朱由检迈步继续往前走,有时在县城内穿梭,有时则去往附近的村落,亲眼看到“皇权下乡”的政策,还有太祖皇爷定下的诸多国策,一一在地方推行落地。
这大明的天下,早已不是他此前从京城到中原清剿晋商时的模样,堪称改头换面。
别说朱由检,就连身边的洪承畴都看得目瞪口呆:“这还是我大明吗?这还是我大明治下的百姓吗?”
他喃喃念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