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郭桓案起(2 / 4)

加入书签

会,谁做了亏心事,贪墨民脂民膏,贪赃枉法,主动站出来,咱会宽大处理!”

朱元璋话音落下,满堂哗然,合着朱元璋绕了一圈,在这里等着他们。

郭桓、赵瑁、王慧迪等官员的脸色阴晴不定,尤其郭桓心脏怦怦直跳,他总觉得朱元璋的故事,隐隐指向自己,可无凭无据他不会傻到自己站出来。

朱元璋说完,半天没有人响应,朱标轻叹口气,道:“父皇金口玉言,承诺宽大处理,必不会失言,诸位大人还在等什么?”

朱元璋一时的慈悲,不代表他心肠软,而是经过了断衍圣公称号,除掉曲阜孔氏,流放邹县孟家等大事后,天下士子之心躁动,人才也缺乏,朱元璋从大局考虑准备给他们一个机会。

奈何,无一人站出来。

吏部尚书李信为难地说道:“陛下,殿下,臣等奉公守法,不敢有逾矩之处,请陛下明鉴!”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道:“陛下,臣对大明忠心可鉴,臣相信满朝同僚亦如此!”

朱元璋眼底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他给了机会,可惜有些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他当即大手一挥道:“传蒋瓛!”

有些日子没露面的蒋瓛,捧着木盒,大步从奉天殿外走进来,大步流星意气风发。

群臣见到蒋瓛,无不露出厌恶之色。

蒋瓛全当没看见,来到御阶下向朱元璋行礼,道:“臣蒋瓛,参见陛下!”

朱元璋指了指蒋瓛手中木盒,道:“来,将你查清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诸位爱卿听,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忠心可鉴’的良臣!”

蒋瓛微微颔首,转过身道:“诸位大人,本官奉圣谕,往北平府随燕王殿下,追查假宝钞一案。”

假宝钞?

礼部尚书刘仲质微微一怔,道:“假钞一事我早有耳闻,不过,听说只是少量流通在民间。”

“刘大人,假钞可不止少量,以藏在北平府通州的造假工坊来说,每年他们可印制出总计三十万两的假宝钞,而且这些假宝钞制作精良,可以假乱真,通州曹家用此宝钞,每年获利在十万两上下,且根据锦衣卫调查,通州曹家还在筹谋扩建工坊,将假钞输送到西北去,刘大人,您还觉得假钞是少量么?”蒋瓛打开了木盒,慢慢说道。

刘仲质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假钞的数量会泛滥到此等地步,堪称动摇大明宝钞的根基。

郭桓的脸色煞白,身子微微颤抖,他不住地深呼吸,缓解内心的极度恐惧,假钞的事情,他心知肚明与李彧、赵全德脱不开干系,然郭桓还有希望,锦衣卫若只追查假钞案,李彧、赵全德再混蛋,也不可能自己吐露其他罪名。

蒋瓛继续道:“通州曹家,乃是北平府布政使李彧夫人的母家,我锦衣卫在工坊与曹家,发现了曹氏与李彧的来往书信、账目,经燕王殿下查证,李彧、赵全德、曹哲,参与了假钞印制,另外,宝钞提举司按察使陈贺,也与他们有勾结!”

武英殿大学士严震直听得怒火中烧,道:“李彧、赵全德身为一方主官,竟纵容参与印制假钞,罪大恶极,陛下,请您严惩李彧、赵全德等人,不严惩不足以震慑宵小,平息民愤!”

朱元璋的面容平静,那对虎目中却目光深邃,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朱标适时地站出来,道:“李彧、赵全德参与印制假钞,固然可恨,然这二人所做真正的恶事,比印制假钞恶劣十倍,凡有心之人,都不应与之同流合污,今父皇仁慈,愿意给参与者一个机会,诸位大人还不醒悟么?”

朱标怀有一颗仁厚之心,奈何郭桓等人根本听不进朱标的话。

郭桓已经满头大汗,却依旧一言不发,他心里始终怀有一丝的侥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