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破冰:中南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二)(3 / 3)

加入书签

华也不用太过担心鹰酱方面的压力,日本已经为你们打开了一个缺口。”

    顾维钧不置可否,鹰酱允许日本和中原进行民间贸易,是符合鹰酱的战略。

    “貌似南华并没有中原需要的东西吧!”

    “南华共和国和一样,都是刚刚开启工业化不久的农业国,而且中原的面积比南华大多了。”

    顾维钧对这方面不怎么了解,按照他的了解,南华共和国是一个小国,南华的一五计划只完成了最基础的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根本不能和日本比。

    先生说道:“南华共和国可以用化肥、钢材、橡胶和我们进行交易。”

    先生对于南华的化肥特别重视,南华的钾盐据说达到10亿吨,而中原的钾盐只有一亿多吨,更重要的是南华的人口不到4000万,而中原的人口已经达到6亿了。

    “听说贵国在琅琊(西贡/胡志明市)投资3亿美元建设了一座年产100万吨的钢铁厂,这座钢铁厂煤炭和铁矿石这类原材料都来自海外,而琼州岛就有丰富的铁矿。”

    他知道这座钢铁厂对南华政府来说非常重要,就中原的武钢一期工程来说,投资建设一座年产120万吨—150万吨的钢铁厂的费用,就高达11.7亿元人民币,按1955年的官方汇率换算,约合4.75亿美元。

    中原想要和南华签订贸易协定,商品贸易是其次,民间的文化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中原和日本的文化交流都是从民间贸易开始的,文化交流都是以民间团体为主,并逐步拓展至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

    在1952年10月,13位日本学者、文化人士在未获日本外务省护照的情况下,前往燕京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域和平会议。

    中村玩右卫门在中原停留至今年年初才回国,回到日本后发表《在燕京思念祖国》等文章,在日本文化圈引发反响。

    他希望南华的学者通过民间文化交流,回到中原多看看,看看由他们建设的国家。

    在1954年的时候,日本工人代表团受中原全国总工会邀请,赴燕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日本民间团体首次大规模参与中原国庆活动。

    他希望南华的工人,可以在今年的10月份前往燕京,参加国庆观礼。

    顾维钧思考后说道:“这件事,我会通知总统的,只要得到总统的允许,中南两国的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就没有问题。”

    顾维钧觉得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受到的阻碍不会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