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获得鲁密(3 / 4)

加入书签

耳其火绳枪枪机(Turkishatchlock)的结构和同时期的西方火绳枪在击发原理上是一致,都是采用两轴杠杆的缓发机,只不过优化了杠杆与联动件的位置,扳机能够进一步缩小,并且取消了外置的金属机簧板,整个枪机的联动件和复位弹簧都安置在木质枪托内部,火绳龙头的位置也有改变,欧洲的通常是龙头向后,而土耳其则是龙头向前,这样做就一定程度上拉开了火药池与面部的位置,自然就不需要加装挡火板。

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火绳枪枪机的零件量,制造的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简洁可靠,在长度口径差不多的情况,成本要比瞬发式枪机低不少。

其缺点就是火绳下落至火药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击发不够干脆,多次重复射击存在时间差异,难以做到击发一致性,瞄准时也易受外界扰动的干扰。

通过土耳其火绳枪枪机透视图可以发现与《神器谱》绘制的鲁密铳枪机,二者完全一致,为两轴式杠杆枪机。

而中亚阿富汗地区的火绳枪,其枪机相较于土耳其火绳枪更为简单,并且优化了杠杆(复位簧)的位置,扳机同样可以做的更小,降低走火的可能,增强了可靠性。

清代中后期大量制造的赞巴拉克大型火绳枪和厄鲁特鸟枪也都采用上述这类内置单轴杠枪机,结构相较于两轴的土耳其枪机更为简洁。

无论是双轴杠杆还是单轴杠杆,都是通过扳机压动复位簧,像跷跷板一样将点火绳龙头上的火绳轻触到药池内的门药,松开扳机后,夹火绳的龙头受到复位簧的回弹力,自动复位,操作极其简便。

正如《神器譜》中指出鲁密铳击发全凭手捏扳机,如果中途捏到一半后又不想击发,只需松开手指便可停止,有反悔的选择,使用上随心自如:

“西域噜密铳,因其筒长故远,药多故狠,机简故便,铳床尽制”

“发机只捏不拨,砣然身手不动”

“然噜蜜之铳,其品在各国最上者;缘其机之操纵由我”

······

清代从准噶尔部学来的枪机运行方式类似将固定在机板外的零件移入木托内。

西藏火绳枪透视图可以看到它采用了内置单轴式杠杆枪机,由一根带有火绳龙头和扳机杆的金属轴与一根复位簧组成。

这类单轴杠杆枪机由于零件最少、制造容易、造价低廉、修理简单、用于火绳枪上也性能可靠,所以清军学来后便大受欢迎,得到大范围推广。

为什么赵士祯会在《神器谱》中,评价各国火绳枪枪机的时候,称土耳其火绳枪的枪机最好,扶桑火绳枪的枪机最差呢,因为他的评判标准是“结构越简单易造,易操作易学习的为优”,结构越复杂,操作繁琐低效的为劣。

鸟铳能命中于数百步之外者,缘用机发火。即其机以品骘各国之器,则未有合机、轩辕、三长之先,噜蜜为最大,西洋次之,小西洋又次之,倭铳实属下品。然噜蜜之铳,其品在各国最上者;缘其机之操纵由我。托床前后又有把持,猛烈更倍于各国。大西洋操纵似亦自由,其如夹火不便,力小而床不稳,故远逊噜蜜。小西洋与倭铳,其机操纵俱不自由。但小西洋机颇简便,倭机繁琐,所以倭铳机为最下。

那么繁琐的扶桑枪机是什么样的呢,

最早的瞬发式枪机出现在欧洲,早期是由枪托侧面的按钮控制击发,下压按钮,便可将伸出簧板的阻铁(压住火绳龙头尾部和弹簧)收回,这样弹簧便会弹起。

瞬发式火绳枪最早是由葡萄牙传入,16世纪前中期,葡萄牙果阿殖民地制造的触发式(瞬发)枪机,有根一字型储能簧片,扶桑和明朝时期多用U型储能簧片,力度更强,也更牢固。

目前保存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的16世纪中期的葡萄牙果阿火绳枪,使用U型弹簧的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