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 章 年关将至,李恪归京(3 / 3)

加入书签

最多的,除了土豆祥瑞福泽万民,便是关于那位新晋长安侯的种种传闻了!”

    “尤其是山东大儒即将齐聚长安,要与他在朱雀大街的擂台上公开论道一事,可谓街知巷闻,引无数士子百姓翘首以盼!”

    提起此事,李世民神色凝重了几分,他端起王德适时奉上的热茶,喝了一口道:“哦?恪儿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恪目光微凝,正色道:“儿臣虽未与这位长安侯谋面,但听闻其事迹,治愈母后气疾,献水泥、制曲辕犁、平抑粮价,更有土豆祥瑞亩产千斤……桩桩件件,皆非常人所能为!”

    “如今他竟敢以一人之力,挑战整个山东儒林,无论成败,这份胆识与气魄,儿臣深感佩服!”

    他顿了顿,继续道:“儿臣以为,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其行事看似张扬不羁,实则每每直指要害,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观其言行,虽有离经叛道之处,却往往能收奇效!若善加引导,假以时日,必是我大唐之栋梁,父皇之肱骨!”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不禁抚掌大笑道:“说得好!恪儿,你看人的眼光,甚合朕心!”

    “那小子确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或者说是一柄锋锐无匹的利剑,用好了,可开疆拓土,安定天下!”

    “若不能用之,亦恐伤及自身,不过目前看来,那小子虽然时常气得朕牙痒痒,但大节无亏,心怀黎民,确是个栋梁之才!”

    看来这位长安侯在父皇心中的分量,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重!

    李恪见状,心头一凛,微笑附和道:“父皇圣明,识人用人之道,非儿臣所能及!”

    父子俩又聊了一会儿,李世民见李恪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心头顿时了然,开口说道。

    “恪儿,父皇还要批阅奏折,你暂且退下去看你的母妃吧!”

    李恪连忙起身,朝其躬身一礼,退出了甘露殿。

    出了甘露殿后,他朝生母杨妃的寝殿快步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