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2 / 2)
在950℃高温下长期稳定工作,足以支撑发动机的性能需求。
对于飞翼构型轰炸机,最大的挑战来自飞行控制系统。飞翼设计天生不稳定,需要先进的电子飞控系统才能安全飞行。
"可以采用三重冗余的模拟电子控制系统,"林舟计划道,"虽然没有数字系统精确,但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已经足够,且制造难度大幅降低。"
他设计了一套基于模拟电路的飞控系统,通过多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能够在毫秒级别内自动调整飞机姿态,确保飞行安全。这套系统虽然原理上较为简单,但足以弥补飞翼设计的先天不稳定性,使其成为可行的工程方案。
对于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挑战是微电子技术。每个T/R组件都需要数十个晶体管和电容,传统的分立元件方案体积过大,无法集成到飞机有限的空间中。
"可以采用早期的集成电路技术,"林舟提出,"虽然与后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相比还很原始,但已足以将每个T/R组件的体积缩小到可接受范围。"
他设计了一种混合集成电路方案,将关键的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单元集成在一个陶瓷基板上,大幅降低了体积和功耗,使整个雷达系统的尺寸减小到可以安装在轰炸机机头的程度。
对于合成孔径雷达,最大的挑战则在于数据处理。这种雷达每秒产生的原始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实时处理。
"可以采用专用的模拟计算机,"林舟写道,"将大部分信号处理任务硬编码到电路中,虽然灵活性降低,但处理速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他设计了一套基于模拟计算原理的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绕开了当时数字计算能力的限制,使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实现接近实时的图像生成。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林舟终于完成了所有设计和解决方案。他将这厚厚一摞图纸小心地整理好,然后锁进了保险柜。
"有了这四项技术,龙国将一举跨越三十年的技术鸿沟,直接拥有可靠的蘑菇威慑投送系统。"林舟满意地点点头,"而且,这些技术的衍生应用,足以推动龙国航空航天工业实现质的飞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