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林舟的思考(1 / 2)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把《山脊上的龙脉》这样的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到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下来。它的信号可以覆盖我们国土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可以覆盖大半个地球。到那时,全世界的家庭,只要有电视机,就能看到我们龙国人自己的故事,听到我们龙国人自己的声音。”
“用通信卫星,实现电视信号的全球覆盖。”林舟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才是我们‘龙之声’,真正应该发出的啼鸣。”
在首都西郊,一片被高墙和电网严密守护的区域内,坐落着一栋毫不起眼的灰色建筑。这里没有挂任何标牌,只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在门口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站岗。这里,便是龙国计算技术的圣地,也是国家最核心的大脑之一——“星河”计算机中心。
对于绝大多数龙国人民而言,“计算机”是一个只存在于报纸宣传中的模糊词汇,它与“两弹一星”的成功紧密相连,代表着一种遥远而崇高的尖端科技。但只有少数像林舟这样的人才明白,这个词汇背后,是怎样一个庞大、精密而又脆弱的系统。
今天,林舟再次来到了这里。
穿过几道厚重的金属门,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他进入了“星河”系列计算机的核心机房。一股混合着臭氧、金属和强劲冷气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与外界的炎炎夏日不同,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个永远恒定在20摄氏度、绝对无尘的王国。
巨大的房间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一排排高达两米的金属机柜整齐排列,如同沉默的钢铁巨人。机柜的面板上,无数指示灯不知疲倦地闪烁着,红的、绿的、黄的,像一片片忽明忽暗的星云。这便是“星河一号”和它的几台兄弟机组。它们是龙国科学家们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创造出的奇迹。
机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断旋转的磁带盘。它们是计算机的“硬盘”和“内存”,是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唯一媒介。银色的磁带在驱动器中飞速转动、暂停、再反向转动,发出“嘶嘶”的轻响,仿佛是这些钢铁巨人在低声私语。整个空间里,充斥着一种独特的、富有节奏感的交响乐:机柜风扇持续不断的嗡鸣声,磁带驱动器急促的启停声,以及打印机“咔哒咔哒”敲击纸张的声音。
然而,在这片代表着龙国最高算力的“星河”之中,林舟看到的却不是和谐,而是一种深刻的、令人不安的割裂。
他站在机房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幕。
一名穿着白大褂、戴着白手套的年轻技术员,正小心翼翼地从“星河一号”甲机组的磁带机上卸下一个盘面直径近半米的磁带盘。他将这个沉重的家伙稳稳地放进一个特制的金属保护盒里,扣好锁扣。然后,他推着一辆同样洁白的小推车,车上已经放了三四个这样的盒子,迈着平稳而迅速的脚步,穿过近三十米的距离,走向房间另一端的“星河一号”丙机组。
在那里,另一名技术员早已等候。两人交接,签字,然后新的技术员打开盒子,取出磁带盘,熟练地将其安装到丙机组的磁带机上。随着他按下一个按钮,磁带盘开始缓缓转动,丙机组开始读取甲机组刚刚完成的计算结果。
整个过程,严谨、规范,甚至带着一种仪式感。但林舟的心,却随着那辆小推车的移动,一点点沉了下去。
“从甲机组到丙机组,直线距离28米。技术员步行速度大约每秒1.5米,加上取盘、装盘、交接的时间,总共耗时约两分钟。”林舟在心里默默计算着。
两分钟。
对于人类来说,不过是喝一杯水的时间。
但对于“星河”计算机呢?在这两分钟里,甲机组和丙机组都处于一种“等待”状态。它们内部的电子元件,可以在百万分之一秒的尺度上完成一次运算。两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