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三尺雪(3 / 13)

加入书签

/p>

一行人回到屋里,惊魂未定地各自落座,将破破烂烂的窗棂凑合掩上,又把门闩插牢。马峰拉郭万超往胡**坐,郭万超只是大咧咧立在屋子中间,他不是不想坐,只是为了威风穿上这前朝遗物的两裆铠,一路上颠得差点连两颗晃悠悠的外肾都磨破。老马峰戴上幞头,抓一抓花白胡子,介绍道:“郭都指挥使诸位在朝堂上都见过了,此次若成事,必须有他的助力,所以以密信请他前来……”

一位极瘦极高的黄袍文士开口道:“都指挥使脸上的黑镜子是什么来头?是瞧不起我们,想要自塞双目吗?”

“啊哈,就等你们问。”郭万超不以为忤地摘下黑镜,“这可是东城别院的新玩意儿,称作‘雷朋’,戴上后依然可以视物,却不觉太阳耀目,是个好玩意儿!”

“‘雷朋’二字何解?”黄袍人追问道。

郭万超抖抖袖子,又取出一件乌木杆子、黄铜嘴的小摆设,得意扬扬道:“因为这玩意儿能发出精光耀人双眼,在夜里能照百步,东城别院没有命名,我称之为‘电友’,亦即电光之友。黑镜既然可以防光照,由‘电友’而‘雷朋’,两下合契,天然一对,哈哈哈……”

“奇技**巧!”另一名白袍文士喝道,一边用袖子擦着脸上的血,方才跑得焦急,一跤跌破了额头,把白净无毛的秀才变成了红脸的汉子,“自从东城别院建立以来,大汉风气每况愈下,围城数月,人心惶惶,汝辈却还沉**于这些、这些、这些……”

马峰连忙扯着文士的衣袖打圆场:“十三兄,十三兄,且息雷霆之怒,大人大量,先谈正事!”老头儿在屋里转悠一圈拉起帘子把窗缝仔细遮好,痰嗽一声,从袖中取出三寸见方的竹帘纸向众人一展,只见纸上蝇头小楷洋洋洒洒数千言。

“咳咳。”清清嗓子,马峰低声念道,“(广运)六年六月,大汉暗弱,十二州烽烟四起,人丁不足四万户,百户农户不能瞻一甲士,天旱河涝,田干井阑,仓廪空乏。然北贡契丹,南拒强宋,岁不敷出,民无粮,官无饷,道有饿殍,马无暮草,国贫民贱,河东苦甚!大汉苦甚!”

念到这里,一屋子文士同时叹了一声“苦”,又同时叫了一声“好”。唯独郭万超把眼一瞪:“酸了吧唧地念什么哪!把话说明白点!”

马峰掏出锦帕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是的是的,这篇檄文就不再念了。都指挥使,宋军围城这么久,大汉早是强弩之末,宋主赵光义是个狠毒的人,他诏书说‘河东久讳王命,肆行不道,虐治万民。为天下计,为黎庶计,朕当自讨之,以谢天下’。君不见吴越王钱弘俶自献封疆于宋,被封为淮海国王;泉、漳之主陈洪进兵临城下之后才献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宋主赐就诏封为区区武宁军节度使;如今晋阳围城已逾旬月,宋主暴跳如雷,此事已无法善终,一旦城破,非但皇帝没得宋官可做,全城的百姓也必遭迁怒!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指挥使,莫使黎民涂炭,黎民涂炭啊!”

郭万超道:“要说实在的,我们武官也一个半月没支饷了,小兵成天饿得嗷嗷叫。你们的意思是刘继元小皇帝的江山肯定坐不住,不如出去干脆投降宋兵,是这个意思吗?”

此言一出满座大哗,文士们愤怒地离席而起、破口大骂,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翻来覆去说了八十多遍。马峰吓得浑身哆嗦:“诸君!诸君!隔墙有耳,隔墙有耳啊……”待屋里安静了点,老头儿驼着背搓着手道,“都指挥使,我辈并非不忠不孝之人,只是君不君,臣不臣,皇帝遇事不明,只能僭越了!第一,城破被宋兵屠戮;第二,辽兵大军来到,驱走宋兵,大汉彻底沦为契丹属地;第三,开城降宋,保全晋阳城八千六百户、一万两千军的性命,留存汉室血脉。该如何选,指挥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