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吊千斤(机械葫芦的诞生)(3 / 4)
的一模一样。
接下来是准备精砂。工匠们从河边筛来细砂,去掉石子和杂质,然后按唐师傅说的比例,每一百斤砂加十斤粘土、五斤水,搅拌均匀。一开始,砂要么太干,一捏就散;要么太湿,粘在手上甩不掉。唐师傅让工匠们调整比例,试了五六次,终于找到合适的配方 —— 一百斤砂加八斤粘土、四斤水,搅拌后的砂既能捏成团,又不粘手,轻轻一敲就能散开,刚好能用来做模。
然后是翻模。工匠们钉了两个三尺见方的砂箱,把木胎放在下砂箱中间,开始填砂。唐师傅亲自示范,用小锤子一点一点敲打砂,尤其是木胎边缘的凹槽,她蹲在地上,用小锤子轻轻敲了几十下,确保砂能填满凹槽。上砂箱盖好后,同样填砂、敲打,两个时辰后,砂终于填实了。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上砂箱,又慢慢取出木胎 —— 下砂箱里果然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轮盘模腔,凹槽和圆孔都清晰可见,没有一点坍塌。
“成了!砂模做好了!” 工匠们兴奋地欢呼起来。唐师傅也松了口气,赶紧把上砂箱盖回去,用铁销固定好,在顶部钻了一个两寸的浇口,侧面钻了三个半寸的冒口。
接下来就是浇筑。冶铁炉早已烧得通红,炉工们把精铁块倒进炉里,鼓风箱 “呼呼” 地响,炉温越来越高,精铁块渐渐熔化,变成了通红的铁水。唐师傅让人把砂箱抬到炉口旁,炉工用特制的铁勺舀起铁水,慢慢倒进浇口 —— 铁水顺着浇口流入模腔,冒口处冒出阵阵白烟,工匠们都屏住呼吸,盯着砂箱,生怕出一点差错。
铁水倒完后,砂箱渐渐冷却,从通红变成黑色。唐师傅让工匠们等了一个时辰,才敢打开砂箱 —— 里面躺着一个通红的铁制轮盘,形状和木胎一模一样,边缘的凹槽、中间的圆孔都很规整,没有一点瑕疵!工匠们赶紧用铁钳把轮盘夹出来,放在地上冷却,等完全冷却后,用砂轮打磨掉表面的毛刺,再用镗刀把中间的圆孔镗光滑 —— 一个完美的滑轮轮盘就这样做成了!
“太好了!铸造真能成!” 唐师傅拿着轮盘,激动得手都在抖。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用同样的方法,又铸造出了另外两个滑轮轮盘、轴和铁盒。轴铸造好后,唐师傅又让人把轴放进炉里锻打了几次,增加强度,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得光滑如玉,确保转动时摩擦力最小。
组装滑轮组的那天,很多工匠都来围观。唐师傅先把三个滑轮轮盘装在轴上,两个定滑轮固定在铁盒顶部,一个动滑轮挂在下方的挂钩上,然后用麻绳按照叶青云图纸上的绕绳方式,从定滑轮开始绕,经过动滑轮,再绕回定滑轮,最后留出拉绳的一端。组装完成后,工匠们把铁盒顶部的挂钩固定在城墙的支架上,下方的挂钩挂了一块五百斤重的青石 —— 之前这块青石需要五六个工匠才能抬起来,现在两个工匠拉住绳索,轻轻一拉,青石就缓缓升了起来,平稳地吊到了城墙顶部!
“成了!真的省力!” 工匠们欢呼雀跃,纷纷围上来试拉绳索,每个人都不敢相信,这么重的青石,自己一个人就能拉起来。负责搬基石的老工匠张师傅,拉着绳索试了试,激动地说:“有了这东西,以后搬基石再也不用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叶首领真是有本事,连这种法子都想得出来!”
叶青云站在一旁,看着工匠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 有了铸造技术,以后还能铸造更复杂的工具,比如投石车的零件、冶铁炉的风箱部件,甚至以后研制大炮,也需要铸造技术。而这个小小的滑轮组,不仅解决了建城的吊装难题,更开启了吴家堡工匠们对新工艺的探索,为以后的技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天下午,工匠们就用滑轮组吊装了十块千斤重的基石,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三倍,而且没有一个工匠受伤。唐师傅找到叶青云,递上一张新的图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