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建吴家堡(1 / 3)

加入书签

吴家堡全景规划:分区固防筑雄城

当五千两银子的银箱稳稳停在吴家村晒谷场时,叶青云手中的吴家堡规划图终于有了落地的底气。他站在老君山山腰,望着脚下平坦的河谷地带 —— 这片占地两千亩的土地,将成为乱世中吴家村的庇护所。按照最新绘制的图纸,吴家堡以 “攻防兼备、民生为本” 为核心,划分出六大功能区,搭配坚固的防御体系与便捷的配套设施,每一处设计都透着长远考量。

一、功能分区:六区联动护民生

(一)生活区:烟火气里藏安稳

生活区位于吴家堡西侧,紧邻老君山溪流,占地面积极大,可容纳三千人居住。区域内按 “街巷制” 规划,纵横交错的水泥道路将生活区划分为十二个里坊,每个里坊设一个水井、一处晒谷场,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民居统一采用 “青砖灰瓦、二进院落” 的格局,正房用水泥砖砌筑,冬暖夏凉;厢房作为储物间或客房,院落内预留菜园,供居民种植蔬菜。里坊中央设 “议事亭”,供村民商量事务;边缘处建 “公共厕所” 与 “垃圾坑”,定期由专人清理,保持生活区整洁。

最引人注目的是区域内的 “养老院” 与 “育婴堂”—— 养老院配备十间向阳房间,收留村里无依无靠的老人,每日提供两餐热食;育婴堂则由村里的妇女轮流照看孤儿,院内种满桃树,春天花开时,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叶青云特意叮嘱工匠:“民居墙体要加厚半尺,门闩用精铁打造,既能防贼,也能在战乱时抵御冲击。”

(二)工业区:炉火映铁铸根基

工业区选址在吴家堡东侧,靠近北蛮煤矿运输路线,远离生活区以避烟尘。区域内按 “产业链” 布局,核心是三座竖式高炉,炉体用盐卤耐火砖砌筑,高两丈五,每天可炼精铁三千斤;高炉旁设 “兵器工坊”,二十名工匠与五十名昆仑奴在此打造腰刀、长矛,工坊内预留 “炮管锻造区”,待大炮图纸完善后即可开工。

往南是 “水泥窑与砖窑区”,四座水泥窑并排而立,每天产水泥两百袋;旁边的龙窑一次可烧青砖五千块,窑顶用耐火砖覆盖,烟囱高丈余,减少烟尘对周边的影响。最东侧是 “沙晶石车间”,车间外墙用水泥砖砌筑,窗户加装铁栅栏,防止技术外泄,里面的工匠正忙着打磨 “凝月晶”,为珠宝首饰制作做准备。

工业区内修有专用铁路(前期用木轨,后期换铁轨),连接煤矿与高炉,马车可沿铁轨运输煤炭与铁料,比普通道路节省一半人力。叶青云站在高炉旁,看着通红的铁水流出,笑道:“这里是吴家堡的‘筋骨’,有了足够的铁与水泥,咱们的城才能立得稳。”

(三)医院:草药飘香救万民

医院位于吴家堡中央偏北,紧邻生活区,方便村民就医。主体建筑是一座 “三进大殿”,前殿为问诊区,玄机子道长与两名从县城请来的老中医在此坐诊;中殿是药房,存放着药圃采摘的草药与炮制好的药丸,药架上贴着标签,清晰标注草药名称与功效;后殿为病房,设二十张病床,每张病床旁配一张小桌,供病人放置物品。

医院西侧设 “药圃”,占地十亩,种植当归、人参、灵芝等中药材,由玄机子道长亲自打理;东侧建 “炮制房”,工匠们在此晾晒、蒸煮草药,确保药效。叶青云特意让人在医院屋顶加装 “通风窗”,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患交叉感染的风险:“乱世里,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医院一定要建得扎实、用得方便。”

(四)学校:书声琅琅育英才

学校位于医院南侧,是一座 “四合院” 式建筑,青砖墙体上刻着 “崇文尚武” 四个大字。前院为 “蒙学班”,招收五至十岁的孩童,教授识字、算术与《道德经》基础;后院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