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 蹇叔哭师(6 / 9)

加入书签

郭偃甚得晋侯器重,故潜至其帐,告之以情。

郭偃由此便借鬼神之事为曹侯求解,毫不费力,既得曹侯重贿,又获晋伯重赏。

曹共公伯襄既然获释,回归故国,即统本国兵马趋至颍阳,面谢晋侯复国之恩,并求协助围许。

文公赞而慰之,因己病大愈,更信郭偃有通神之能。

由于心情畅快,由是决定对许国亦网开一面,不令攻城,反遣使入城,改劝许伯归降。

许僖公见楚国救兵不至,知道万万不是晋侯对手;且有曹、卫二国先例,不敢硬挣,乃听从晋使之劝,亲自面缚衔璧,向晋军营中乞降,并大出国中金帛犒军。

文公与诸侯商议,念许伯认错心诚,也便不为己甚,遂率诸侯与许伯共订盟约于城郊。

来日明,晋文公与诸侯各拔营寨,解围而去。

秦穆公临去之时,私与晋文公相约:前番郑国之事,贤侯休得挂怀。

异日若有军旅之事,晋兵若出,秦必助之。

若秦兵出,亦望晋必助之。

彼此同心协力,不得坐视,可乎?

晋文公笑道:彼此姻亲之国,自当如此!

二君相约已定,各自分路归国。

晋文公行至半途,探马来报:郑国遣使通款于楚,背叛前盟。

文公勃然大怒,便欲移兵伐郑。

赵衰谏道:主公连日操劳,致生疾病。

今玉体乍平,未可连续驱驰;且士卒长久在外已敝,又诸侯皆散,复召聚之不当。

不如且归,休息一年,而后图之。

文公允诺,乃归晋都。

画外音:未料秦穆公与晋文公修好之言,却是诀别之语;赵衰之谏,也成为镜花水月。

晋文公回国之后,便即重又患病。

直至病逝,再也不能带兵会合诸侯,奉子以伐不臣。

镜头转换,复卫国。

元咺奉公子瑕为君,修城缮备,政令一新。

卫成公既脱罗网,逃至陈国,养好内伤之后,便又野心再起,复思归国夺位。

宁俞奏道:臣闻周歂、冶廑恃拥立之功,求为卿不得,心中怀怨,此可结为内援。

又有孔父之后孔达,胸有经纶,与臣交厚,且与周、冶二人相识。

若使孔达以上卿之位为饵,使二人谋杀元咺,则大事成矣。

卫侯大喜:此议甚善,寡人全权委卿,便可依计行之。

宁俞奉命,乃使心腹潜回卫都,以卫侯手书付予孔达,使其私结周歂、冶廑二人,如此恁般行事。

周、冶二人贪图重贿高爵,满口应允。

孔达在城中散播谣言,扬言于国人:卫侯虽蒙宽释,无颜回国,将往楚国避难。

元咺闻而信之,于是不再以成公姬郑为患。

孔达再次拜访周歂、冶廑,三人闭门密谋。

周歂:此事易为。

子瑕年幼无知,所依仗者,惟元咺一人而已。

元咺恐主公获释返国,每夜必亲自巡城,而随身卫士不过十人。

我等可各率家甲百人,设伏于城闉隐处,突起刺而杀之;继而入宫并杀子瑕,扫清宫室,以迎卫侯,则大事定矣。

孔达赞道:果然妙计,神鬼难测。

若能刺杀元咺及子瑕,则复国大功,无出二位上卿。

于是叮嘱再三,告辞而去。

周、冶两家各自约会家丁,埋伏停当。

当日黄昏,元咺照例巡城。

因闻卫侯已逃奔楚国,故此不如往日谨慎心。

巡至东门,忽见周歂、冶廑二人迎面而至。

元咺惊问:二位不在府中安坐,为何夤夜到此?

周歂:传言故君入境,宁武子派人混入城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