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嘴炮连天(1 / 3)

加入书签

合力赶走了狄青和王德用这两个武人,宋朝的文官们关起门来继续热火朝天地搞内斗。

未来的内斗天王司马光同志这会儿不在京城,所以他没有条件和别人搞面对面的内斗,但远在山西且精力旺盛的他还是有力点。

还记得前面他鼓励范镇要在立储之事上对赵祯冒死进谏的事吧?范镇确实没有让司马光失望,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范镇可以说除了叩头死谏外他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但即使如此他也没能让赵祯决定正式立储。

上面也交代了,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文官集团可以说是集体出动,但赵祯愣是生生地顶住了这些人的压力,他就是不立,虽不说拒绝但也绝不说同意。

眼见范镇等人在此事上已经力竭,司马光同志决定自己亲自出马,但他显然是把自己这样一个并州通判的分量估算得太重了。

你司马光确实熟读史书且精通礼仪,可你即便说得再有理却不被采纳又有何用?有理就能走遍天下,这是不是也过于纯真无邪了?

司马光在给赵祯的奏疏里开篇就举起了一面大旗:“自古帝王,即位则立太子,此不易之道!”

也不知道司马光是不是在欺负赵祯不懂历史,他这番话明显就是胡扯。

远的不说,在宋真宗赵恒成为皇太子之前的一百多年历史里中国没有出现或册立过一个太子,这位历史学家这句所谓的“自古帝王即位则立太子”

又是从何说起呢?

接下来司马光就开始谈及立储之事,他说当今天下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黎民百姓都认为立储乃是国家的第一要务,其他的事一概都不足道哉。

真的是好一个圣人门徒啊!

眼下中原大地暴雨成灾以及黄河泛滥导致的片片浮尸他司马光看不见,河北大地的饿殍遍野他也看不见,逃灾逃荒的万千流民他还是看不见,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说天下人眼下最关心的是立储。

这事恐怕是你们这些士大夫最关心的才对吧?你扯上人民和全天下干什么?壮声势吗?吓唬赵祯吗?如此看来,“人民”

一词倒真的是统治阶级用以自我美化和标榜的第一神器。

孔孟学说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但在司马光的这份奏疏里他说当今天下除了立储,其他的事皆是琐碎(其余琐碎,岂足道哉?),从他的这番说辞里我们哪里看得出半点仁义?至于忠孝,强君所难如果算是忠孝,背后叫人对自己的君父行死谏之事如果也算是忠孝,那么司马光无疑“既忠且孝”

一言以蔽之,这位重理论而不重实际、严于律他却未必严于律己的历史学家其本质就是一个举着礼义大纛挥斥方遒的道学家。

遗憾的是,这位道学家尽管长篇大论地好是一番说道,可即便他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和大义使然却也始终没能让赵祯在立储之事上屈服。

面对百官的集体施压,赵祯难得雄起了一回,可他这一次的应对手段相比从前可谓是老辣了很多。

他没有生气,更没有因此而责罚谁,他的唯一回应就是沉默,不管你们说什么,朕一律沉默以对。

到最后,这些人说烦了,也说累了,也再找不到新词儿了,立储的事也就这么渐渐地趋于无声。

阅历确实使人成熟,年近五旬的赵祯在这方面可以说称得上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随着司马光的偃旗息鼓,闹了近半年的立储风波也就此停歇,但大宋的朝堂之上并不会因此而变得安静。

还是我们之前的那句话,人总是闲不住的,也总是需要通过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争斗才能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在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后,先前因为立储和打击狄青与王德用而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文官集团突然现觉如今的生活平静得实在是有些百无聊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