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千古奇冤(2 / 3)

加入书签

储以安天下人心。

不同的是,司马光还单独给范镇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有言:此大事,不言则已,言一出岂可复反顾!

愿公以死争之!”

说来司马光同志也是很有意思,这世间竟有人会如此坦白且如此正大光明和正气使然地叫人去死谏,也不知道他本人当时是怎么想的,但以死相谏这等“好事”

你司马光同志怎么不亲自来做呢?

让人感觉有点辣眼睛的是,被司马光同志这么一鼓动,范镇竟然干劲儿更足了。

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几次上疏请求赵祯立储,而且还将近期各地的水灾频归结于赵祯不肯采纳他的建议,他说老天爷就是因为宋朝还没有皇储所以才降下灾难来示警赵祯。

既然言官系统的同志这么卖力,宰相自然也不能拖后腿,但文彦博和富弼在这件事情上的处境其实比较尴尬。

他们不能像范镇等人那样整天在赵祯的耳边像苍蝇似的不停地念叨立储,但他们也不能让范镇等人在此事上面有所收敛,所谓宰相有时候其实就是夹在皇帝和朝臣中间的小媳妇。

让皇帝同意立储当然是此时身为宰相的重要职责,可文彦博和富弼需要的是策略,而非直来直往,但难题恰好就在这里。

按理说,面对群臣公开要求赵祯立储,身为宰相应该清楚地表明自己在此事上的立场和态度,但文彦博和富弼尽管心里比谁都急但就是不露声色,甚至于他们在此等关系到国本的要事上都没有跟两位枢密使王德用和狄青商量过,至于那些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就更是毫不知情。

也就是说,在建议皇帝立储这件事情上,两府大臣内部就只是文彦博和富弼两人在一块玩,别的人根本不得与闻。

枢密使王德用在得知此事后不禁是苦笑不已,他这才现自己身为掌管军机的大宋枢密使在立储这等大事上竟然被人给完全无视了。

同时,王德用也认为当下册立皇太子有些不合时宜,他“合掌加额”

对身边人说道:“如果现在册立太子,那么将置陛下于何地?”

王德用的意思就是他反对当下册立太子,尤其是赵祯刚刚大病初愈,臣子们集体呼吁他早立太子无疑就是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作为君王,赵祯在自尊心上面肯定受不了这些。

王德用这话也不知怎么就被传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耳朵里,欧阳修为此而大惊,他颇为有些不敬地说道:“王德用这个老衙官他懂个啥?”

从这话里我们能够清晰且直观地感受到身为文官的欧阳修对武人出身的王德用明显有些不屑,而这也是宋朝文官身上的通病——总觉得学富五车的自己比那些只识刀兵棍棒的武将高人一等。

有鉴于当下群臣要求赵祯册立皇储的这股形势,欧阳修也不在乎烧一次热锅,而且以他此时在宋朝整个文坛的地位和声望以及影响力,他既然决定要参与立储就得做到极致。

请各位注意,正是欧阳修这次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北宋的一代名将狄青被罢免了枢密使之职并在一年后含恨郁郁而亡。

狄青是怎么死的并不存在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到底是谁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没有人会否认欧阳修在这件事情上的始作俑者角色,但欧阳修的忠实拥趸们却对此另有说法,他们认为欧阳修的所为其实是为了保护狄青,若要怪罪的话只能怪狄青自己气量狭小,活脱脱地自己气死了自己。

我们这里对这种言论暂且不做评论,也不下结论,我们就看事实。

欧阳修这次上疏的内容篇幅很长,字数也很多,这里不做原文复述,简单总结一下:“陛下,下暴雨和大水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如今整个京城都被雨水浸泡,皇宫也成了水中孤岛,王公大臣为了避水竞相奔走另寻别处安身,这种现象可谓世所罕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