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 贵妃之死(1 / 3)
随着侬智高集团的彻底覆灭,赵祯的一块心病也得以根除,但此时的他却被另一件烦心事给搅得是寝食难安,因为有个人这时候正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能够让皇帝陛下如此忧心只能说明此人的身份和地位都非同小可,那么这人是谁呢?作为一个已经无父无母又还没有儿子的人,能让赵祯这般心疼的人只能是他的红粉知己,而这人并不是当今的皇后曹氏,她正是那位在后宫里集赵祯的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贵妃。
说来也是令人感到有些遗憾,张贵妃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余年里一直深得赵祯的宠幸,赵祯这个风流天子能够如此专情和长情也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可在这十余年里这位张美眉却没有给赵祯生下一个儿子,公主倒是有好几个。
或许这就是赵祯此生的命运,也是宋朝的一种宿命。
史书里没有记载张贵妃这次病重的原因,她此时即将年满三十岁,按理说这应该是很能扛的年纪,但在古代那种医疗和卫生条件下,红颜薄命者数不胜数。
也或许是之前生小孩期间落下了什么病根,总之这一次的病让张贵妃的病情变得不容乐观。
公元1054年正月,在宫中各位太医的全力诊治下,在赵祯无数次的虔诚祈祷下,时年还不满三十岁的张贵妃终究还是香消玉殒。
赵祯这辈子的女人有很多,若要说到他最爱的是哪一个,倘若张贵妃自谦第二,那么就没有哪个嫔妃敢说自己是第一。
两个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眷念和缠绵,这无论放在何时都是极为的难能可贵,这事生在一个帝王的身上就更是难得。
张贵妃或许没有别的本事,但至少他有着让赵祯迷恋的面容,至少他能让赵祯在她的面前完全地做回自己。
在男女之间的感情世界里,唯有精神和灵魂上的迷恋和依赖才能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长久迷醉,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此人中毒已深以至无可救药。
作为一个男人,赵祯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幸服下了这一剂毒药——这一剂能够让他暂时性地忘却一切烦恼的毒药。
身为帝王,能够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安静的栖身之所且这个时限长达十余年之久,这不是谁都能有幸得到的赏赐——来自于上天和命运的赏赐。
张贵妃能在十余年里独宠于后宫,这里面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个女人单靠美色只能勾住一个男人一时,而张贵妃显然不止是给了赵祯美色,而是还有其他,但这其中滋味和感受或许这世界也只有赵祯才是最有体会。
因而,张贵妃的死对赵祯而言堪称一个巨大的精神打击。
张贵妃死后,痛不自胜的赵祯整日悲戚不已。
他每日不断地回想着从前与张贵妃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有时候他更是对左右侍奉他的人提及一些他们夫妻间的私密之事:“你们知道吗?当年宫廷行刺案时,其他嫔妃都躲的远远的,只有贵妃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跑来找朕。
还有上次天下大旱时,朕在宫中祈雨,贵妃为了感动神灵竟刺臂出血,然后写了一篇血书作为朕的祈雨祷词。
这些事只有朕和她知道,你们都不知情啊!”
可想而知,赵祯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定然是泪流满面,如此也可见他俩之间的感情有多么真挚。
倘若张贵妃刺臂出血以作血书的事是真的,那么这个女人倒还真的应该让人对其刮目相看,不说她此举是否在为国为民,单是一个女人能够如此急夫君之所急就足以让那些家有娇妻的男人感到羡慕和动容。
无疑,如果赵祯只是个富贵王爷,那么他和张氏之间定然是一对恩爱无比的模范夫妻。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活人如此,死人更是如此。
宫里的太监们都知道张贵妃在赵祯心目中的分量,入内押班石全彬就建议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