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狄青南征(3 / 4)
州是宋克隆。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败类是一个比陈珙还要不称职的废物。
他在到了邕州之后不但不加固邕州的城防,反而还纵容手下的士兵出城去野外杀良冒功,然后以此向朝廷报功讨赏,而朝廷还真的就信了这个败类的鬼话并给他赏。
可是,当得知侬智高又杀回来时,宋克隆这家伙直接拔腿闪人,邕州就此再度沦陷。
侬智高一路南撤的时候,狄青正在火南下。
为了稳定前方的战局,狄青以平乱主帅的身份在途中向广南各地出严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一切等他到达桂州之后再行定夺。
然而,有人这个时候却对朝廷突然派狄青过来平乱感到心有不甘。
不过,此人因为素有君子的盛名,所以史官在这事上面给他留了很大的情面和颜面,但他此时确实心有愤懑。
谁啊?当年君子党的骨干成员、广南西路的统帅、两广地界的第三号人物——余靖。
在余靖看来,如今侬智高困守邕州都是这半年来两广的宋军将士通过无数的牺牲所换来的,即使朝廷现在不派大军过来,那么依靠两广本地的力量也足以将侬智高消灭掉,而如今狄青来了,还带来了战力强悍的陕西禁军和精于骑射的蕃部骑兵,这显然就是来摘桃子的,是来抢功劳的。
此外,之前本来他才是两广战事的统帅,可朝廷先是派了一个能够节制他的孙沔来主持大局,如今又派了范仲淹当年手下的一个大头兵来做平乱的主帅,这样一来他反而成了两广地区的老三。
凡此种种都让心高气傲的余靖觉得有些不太好接受,再说了,广南西路这片战区可是由他来具体分管的,而现在侬智高就在广南西路,他怎么可以坐视不理呢?余靖想要趁着狄青到来之前就搞定侬智高,但这就涉嫌违抗狄青的帅令,可读书人就是会钻空子,赵祯虽然说余靖和孙沔都要受狄青的节制,但赵祯在那份诏令里也明确说了在狄青到任之前余靖和孙沔对本路兵马有专事之权(若孙沔、余靖分路讨击,亦各听沔等指挥)。
为了心中的那一份不甘,余靖下令由自己的副手广南西路都监陈曙带领一支八千余人的步兵前去寻求与侬智高进行决战。
区区八千步卒就想吞掉侬智高,余靖的这次作为将再次证明“书生误国”
这句话的正确性,身处战场之外总以为自己满腹韬略可决胜于千里之外,总以为自己是管仲乐毅在世,殊不知自己甚至连马谡都不如。
外行偏要来干内行的事,文官非要逞能搞什么沙场立功扬名立万,余靖是这样,可悲的是,就连他的副手陈曙也是个既不能驭军更不能决胜的无能之辈。
当陈曙率军行至宾州与邕州之间的金城驿时,他下令扎营并在此等待与侬智高进行决战。
陈曙在军中不但没有威信,而且还无法约束部众,整支军队可谓是军纪涣散。
值此两军即将交战之际,军中士卒竟在营中聚众赌博,当侬智高的大军杀到之时,陈曙慌忙命令东头供奉官王承吉带领五百人前去抵挡,而这五百仓促集结起来的步卒很快就被侬智高的虎狼之师杀败,王承吉和白州长史徐噩当场战死。
陈曙见力不能敌便带头逃窜,宋军由此大败而归。
获知消息后,余靖惶恐不已,但就在此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交趾人跳出来强行抢戏。
李德政派人给余靖传话,他表示愿意出动五万步兵、一千骑兵前来帮助宋朝扫平侬智高。
余靖觉得这是个好事,而且他认为李德政很诚心,所以朝廷应该同意交趾兵助力剿贼。
奏疏递上,朝廷竟然也同意他的看法并让他转告李德政兵。
作为新任的平乱主帅,朝廷也将此事通过快马转告给了狄青。
然而,狄青却瞬间震怒,他紧急上奏:“李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