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朝堂悍匪(1 / 3)

加入书签

唐介的大名我们之前早已耳闻,就凭他上次敢于让赵祯下不了台就足以证明他是文官集团里的一个少见的“悍匪”

此人幼年丧父,少年时期的清贫自是不必说,但他坚决拒绝周邻的接济,然后在二十岁那年高中进士,如此也难怪其会长出一身的傲骨。

不过,如今我们提到唐介或许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虽然他后来官至参知政事。

但是,想必我们都知道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而这位唐介同志正是陆游的太姥爷,也就是说,陆游的母亲是唐介的孙女。

唐介的八卦此处暂且不提,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唐介此生的“成名之战”

当包拯等人觉得张尧佐既然已经被外放为官,那么给他加官宣徽使的事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跟皇帝陛下较真了,就连王举正这时候也妥协了。

可是,唐介却认为宣徽使的头衔太重,仅次于两府大臣,所以他坚决要在此事上跟赵祯一争到底。

既然你包拯等人叛变了,那我唐介一个人去做这事好了。

唐介请见赵祯,然后极力要求解除对张尧佐的任命。

赵祯被他念叨烦了便开始甩锅,他说这事是中书省议定的,唐介转而便要求赵祯追究宰相文彦博的责任,这意思就是要罢免文彦博,但这事赵祯当然不会同意。

退下之后,唐介又到中书省去申请让御史台的所有言官集体请见赵祯。

这条由赵祯新颁布的规定他倒是没有忘记,可中书省对此予以了回绝。

请见无门之下,唐介索性想撂挑子不干了,他向赵祯请求辞官,但同样未获批准。

如此一来,唐介可就爆炸了。

第二天,唐介再次单独请见赵祯,这一次他不是要炮轰张尧佐,而是把炮口直接对准了宰相文彦博。

他一上来就对赵祯一阵狂暴的火力输出:“陛下,文彦博自担任宰相以来专权任私,聚众为党,他在成都的时候曾经秘密派人给张贵妃进献蜀锦并以此充任两府大臣。

上次贝州平乱,他不过就是个摘桃子的人,所有的功劳其实都是明镐的,但他回来之后却当上了宰相。

他不但在宫中暗结贵妃,而且还一再地讨好张尧佐,其奸人本性暴露无遗。

此外,文彦博还与包拯和吴奎等言官暗中交通,此更是彰显其乃包藏祸心之徒。

自他担任相以来,官员的人事任免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的党羽遍布三司、开封府、谏院、法司、两制、三馆以及京师的各个衙门。

这些人和文彦博沆瀣一气导致如今他在朝中一手遮天,几乎无人敢诉其短。

臣请陛下立马罢免文彦博,然后把富弼召回京城取代其职。

臣和富弼素未相识,之所以举荐富弼纯属一片公忠体国之心,望陛下明察!”

说完,唐介向赵祯呈上了他弹劾文彦博的奏疏。

可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赵祯此时早已是满脸涨红,青筋暴突!

当着皇帝的面说后妃与大臣私下交通,而且这个大臣还因为抢夺别人的功劳而当上了宰相,唐介此举不但涉嫌给赵祯戴帽子,而且还在影射赵祯就是个昏庸无道之主。

此外,他指责文彦博结党并把控了朝政,朝中所有机要衙门和机构都被其党羽操控,这用来形容权力极盛时期的秦桧倒是很贴近,可文彦博当相才半年,他何德何能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能跟伟大的“秦相公”

相提并论?

言官虽然可以风闻言事,但不代表就可以对别人随意造谣和中伤吧?后世的很多人提到这会儿的唐介大都赞赏其忠直,可如此的忠直难道不是宋代版的“红小将”

吗?如果唐介也对这些赞扬他的人来这么一出,我想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还会对其赞不绝口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