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火速平乱(2 / 3)
然耗时一个多月也拿不下来,这个明镐摆明了就是个战场废物嘛!
看来我还得换人!
赵祯召集两府大臣开会,中心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仗该怎么打?另外,他也当场表明了自己想要换帅的态度,而且他想从两府的大臣里找一个人前去接替明镐担任前方的统帅。
然而,这些平日里自诩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竟然都集体成了哑巴,一个个的全都不吱声,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动申请去为国平乱。
在这死寂一般的沉默中,赵祯只觉得眼前的这个世界有些天旋地转。
这就是他所倚重的朝廷重臣,关键时刻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除了嘴炮厉害,其他的一无是处,可现在这些人竟然连嘴炮也不射了。
面对此情此景,赵祯带着愤怒的情绪无不感叹地说道:“你们都说自己每天为了军国大事在日夜操劳,可最后你们想出一个法子了吗?朕要你们到底有何用?”
言外之意,你们这些人都是一群只知道每月按时领工资的饭桶加废物。
赵祯这话可以说是相当严厉了,搁在其他任何朝代,但凡遇到这事,大臣们至少也是得跪地磕头请罪,就算是赵光义时期,大臣们面对皇帝的责备也得诚惶诚恐地请罪。
可是,这时候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这些大臣里面有谁会怕他呢?面对这个被他们赞誉为“古今第一仁君”
的皇帝突然间的责备和埋怨,他们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或是手拿笏板两眼看着天花板:一个王则有什么好紧张的?年轻人终究是沉不住气,一个月就想平乱,这也太急功近利了。
反正我们现在就是没辙,更不想去打什么鬼仗,你爱怎么闹就怎么闹。
什么叫欺负老实人?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和孔门弟子干起这事来丝毫不会输给那些地痞流氓。
可是,这上面坐着的人如果换成了赵匡胤或者赵光义,这些人敢这样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眼见赵祯如此忧心,又眼见身边的同僚个个都畏畏缩缩不敢出头,一个刚被赵祯所提拔并重用的人一咬牙站了出来。
“陛下,臣愿往!”
此人谁啊?参知政事文彦博是也!
文彦博为什么要出这个头呢?他又为什么是在犹豫了很久才主动接下了这个重任呢?之所以要站出来扛雷,文彦博其实是受了高人的提点,而这个高人正是他的那个贵人——张美人。
作为赵祯此时的红颜知己,张美人对赵祯的所思所想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而赵祯如今最挂念的正是贝州的战事,他曾对张美人感慨道:“如果朝中有大臣能够尽快平定此次叛乱,朕就让他做宰相!”
这种好事怎么可以让给外人呢?于是,张美人就想到了自己“叔叔”
文彦博,这也才有了文彦博此刻在大殿之上的主动请缨。
但是,打仗可非儿戏,文彦博从未带兵打过仗,倘若他这次不能平定贝州的叛乱,那么他不但当不了宰相,甚至有可能连这个副宰相也当不成,最后还得再次回到地方上去重新做人。
然而,富贵险中求,文彦博最后还是决定要赌上一把。
赵祯随即任命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负责主理贝州的战事,而明镐则降了一级成了文彦博的副手。
临走之前,文彦博向赵祯索要前方一切事务的专断之权,赵祯欣然应允。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呢?原来,文彦博早就知道战事之所以拖这么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跟枢密使夏竦有关。
夏竦这个人有才有能力,但个人的个人修为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在他之上的人他不服气,在他之下的人也不能比他能干,否则他指定从中给你使绊子。
这次明镐出去平乱就让夏竦很是担忧,明镐一旦功成指定会被加官进爵,这样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