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闹剧收场(2 / 4)

加入书签

成了熟饭,那么一切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为此,他一面加大力度继续筑城一面又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了尹洙。

刘沪本以为现在不用朝廷出钱出力就可将城筑好会让尹洙会就此改变主意,可他想错了,尹洙的反应不是大喜,而是近乎于狂怒。

他没想到刘沪竟然敢违抗他的帅令,而且还是如此的振振有词,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冒犯,自己的颜面更是被刘沪给一掌拍碎。

在修筑水洛城这事上面,尹洙所秉承和坚守的是韩琦的意志,他们都对郑戬有私怨,在筑城一事上他们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水洛城哪怕有一万个好也不会让他们改变主意。

怒火攻心之下,尹洙丝毫没有理会刘沪的解释,对于这个敢于公开抗命的部下,尹洙气得暴跳如雷。

他再次派人向刘沪传令停止筑城,可刘沪仍然拒绝听令,尹洙随即命令瓦亭寨都监张忠前往水洛城接管刘沪手中的军权,但结果是刘沪拒绝交权!

局势就此已然是白热化了,尹洙作为军分区司令竟然无法号令手下的一个边防旅长,而且刘沪是前后连续数次抗命。

如此一来,已然呈骑虎难下之势的尹洙就不能不去怀疑刘沪是不是有谋反的意图了。

刘沪手里虽然只有几千人马,但水洛城可是有数万蕃兵现在都归他节制,而且那些蕃部的大小酋长因为上次被刘沪给痛扁了一顿现在都真心实意地臣服他,如果刘沪真的被逼反了或是直接调头去投靠了李元昊,那么尹洙这回可就摊上大事了。

事实上,尹洙其实多虑了。

刘沪之所以一再地拒绝听命于他,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根搅屎棍在从中作梗。

没错,就是郑戬!

郑戬此时虽然被罢免了陕西四路都部署之职,而且还被韩琦赶到了京兆府去做了永兴军的知军,但在赴任之前他仍然特意交代刘沪不要停工,而且他还担保自己一定会说服赵祯同意继续筑城。

郑戬倒也没有食言,他果真给赵祯上了一道奏疏,哪怕拼了老命他也要让赵祯同意继续在水洛城筑城。

这其实不仅仅是出于郑戬的私心,他如今已经被罢了陕西四路都总管的官职,此事跟他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他这时候之所以还在极力主张筑城就是因为这事于宋朝而言确是关系重大。

也可以说,这时候的郑戬是在真心为国谋利。

赵祯再一次地被整迷糊了,他先是同意然后又下令停建,此刻被郑戬这么一说后他又想改变主意了。

为此,他特命盐铁副使鱼周询、宫苑使周惟德前往西北去与陕西的都转运使程勘一道去现场实地勘测,然后再给他打报告陈述到底要不要增筑水洛城。

钦差大人此时还在来的路上,但这边尹洙却已经等不及了,而很不幸的是,刘沪最终成为了大人物相互斗法的牺牲品。

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和颜面,也是为了给敢于数次公然抗命的刘沪狠狠地长点记性,尹洙拿出了对付李元昊的魄力和实力:他命令自己的副手、泾原路副总管狄青亲自带领大军去将刘沪等人给押到他的面前来!

尹洙这样做已经是等同于做好了跟刘沪开战的准备,他甚至赋予了狄青必要时可以将刘沪以抗命之罪就地正法的权力。

不过,刘沪并未有举兵抗命的打算,说白了他其实只是在忠实地执行郑戬的命令而已。

因而,当狄青的大军兵临城下之际,刘沪选择了束手就擒,他被狄青押解回营,随即就被下狱。

最惨的是,刘沪下狱之后惨遭刑讯之灾,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头部更是遭受重击。

三年后,刘沪正是死于头部的溃疡作,宋朝的一代边关名将因此而成为了文官集团窝里斗的牺牲品。

刘沪的被擒引了灾难性的后果,水洛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