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闹剧收场(1 / 4)
在完成了对陕西各地匪患的清剿和招抚之后,韩琦于公元1o44年正月回到了京城。
这一次陕西之行可以说是韩琦为朝廷立下了一件大功,而作为有功之臣,他在汇报完工作后直接当面请求赵祯罢了郑戬陕西四路都部署的官职。
他的理由是:眼下宋夏并无战事且双方和议将成,况且郑戬的权力实在是太大,当初这个陕西四路都部署可是由我和范仲淹以及庞籍一同担任,难道陛下你忘了这样做的初衷了吗?你就不怕郑戬因为无人掣肘而忘乎所以以至最后无法无天吗?难道你没看见他现在竟然都敢公然抗旨了吗?对,那个水洛城他现在还没停呢!
所以,陛下你赶快趁早把他给撸下去吧!
韩琦不但自己亲自赤膊上阵,而且他还暗中联络欧阳修与他一道把郑戬给打下去,而欧阳修因为滕宗谅和张亢的事本就觉得这个郑戬是个祸害,再经过韩琦这么一怂恿,他就此决定再给郑戬补一刀子。
以欧阳大才子的文字功力,他的这份奏疏写得相当具有水平。
整篇下来没见他对郑戬有一个字的不满和指责,他只是说陕西四路已各有军政长官就无需再设置一个统管四路的都总管,这样反而会降低办事效率。
他建议让郑戬去后方的京兆府(长安)主理政事,前方的军政大事就交由各路总管负责就行了。
在韩琦和欧阳修的合力参奏之下,赵祯下诏罢免了郑戬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之职,他被改任为永兴军都部署兼知永兴军。
如此,这边范仲淹正在为新政各项举措的推行而夜以继日地操劳着,而他的背后,他的这些同志和兄弟们却已经是掐得你死我活。
郑戬虽然被罢了官,可他的水洛城还在热火朝天地营建着。
这还了得?身为韩琦多年的亲密战友以及韩琦在陕西的代理人,此时已是泾原路总管的尹洙随即派人前去传令刘沪立即停工。
作为一个武将,刘沪实在是搞不明白这些文官集团的书呆子们整天到底在玩什么鬼花样。
他怎么也想不通的是,眼下修城的士兵和丁夫都已经到位,朝廷下拨的钱粮也已到位,各类建筑器材也已到位,况且大家伙正在加班加点地干着,可为什么就要突然停工呢?还有更让他迷惑的,增建水洛城对宋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为什么身为枢密副使的韩琦和泾原路总管的尹洙就要反对呢?刘沪当然看不懂这些,他只是一个武将,文官的那些花花肠子和满肚子的斤斤计较不是他这种大老粗能够明白的。
诚然,经过我们上面的一番分析可以知道增筑水洛城对宋朝绝对是利大于弊,可在这种事上面韩琦是一个铁杆的反对派,别说是郑戬,哪怕此时是范仲淹提议修城,韩琦估计也会持保留意见。
对于郑戬,韩琦自然是不会那么客气,他先是反对郑戬筑城,然后又直接促成了郑戬的罢官,再加上二人之间才新鲜出炉的私人积怨和矛盾,他怎么可能还会让水洛城继续修建下去?更何况,增筑水洛城可是郑戬的形象和政绩工程,韩琦怎么可能会允许它完工?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
在水洛城事件上,除了修城会导致劳民伤财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外,韩琦纯粹就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
说句可能会很冒犯的话,韩琦把个人私怨凌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
抛开韩琦不谈,只说刘沪接到停止建城的命令后他选择了抗命不从,因为他认为筑城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横下一条心就是要建城。
此外,当地的蕃部大小酋长和城中百姓也支持刘沪继续修城,他们甚至提出如果朝廷觉得修城太耗费财力,那么他们愿意出钱而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钱,刘沪也正如此才一心想要将此城修筑完毕。
等他将生米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