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章 攻守易型(1 / 4)
赵祯这边刚刚从轻落了韩琦和范仲淹,可陕西那边的两大巨头陈执中和夏竦又因为接下来应该如何防御西夏的进犯而相互掐了起来。
身为枢密院的高官,在宋夏战争正式爆前,陈执中一直都是强硬的主战派,当初就是他和王德用力请赵祯将李元昊派来通报他已经称帝的西夏使者给就地正法以示国威。
不过,陈执中的暴脾气却为时任宰相张士逊所恶,在宋夏三川口之战结束后不久,陈执中就被张士逊给弹劾下课并外放为青州知州。
如果不是宋朝在好水川一战里的再度惨败,那么陈执中可能还得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在政坛上东山再起。
值此国家用人之际,向来主张对西夏奉行强硬政策的陈执中再又被赵祯想起。
既然夏竦在那边干得一塌糊涂,那么为什么不让陈执中过去试试呢?如此既可以制衡夏竦并分散他手中权力,同时也能让夏竦感受到一点危机感,更何况说不定陈执中真的就比夏竦厉害呢!
于是乎,陈执中在好水川之战结束三个月后便由青州知州被改官为工部侍郎、同陕西都部署、陕西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兼任知永兴军。
换言之,陈执中和夏竦一字并肩高,而且两人还都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他俩都是陕西四路的军政一把手。
陈执中脾气不好且“好战”
,可夏竦就是个没脾气的怂人吗?此外,这二人都曾经是当过两府大臣的人,所以这两个同样都心高气傲的人怎么可能容许有人跟自己一字并肩?这叫什么?赵祯此举就是在一个鸡窝里放了两只斗鸡,这俩要是不整天打架那才叫怪事。
有鉴于陈执中刚到陕西就和夏竦因为如何经略边事而爆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赵祯为此而特意召集两府的重臣商议此事。
众人一番集思广益之后,赵祯最后决定对陕西四路分而治之:夏竦和陈执中都不要待在京兆府了,两人都到一线去守边,夏竦以原职兼知鄜州并主管鄜延路,陈执中同样以原职兼知泾州并主管泾原路,韩琦知秦州主管秦凤路,范仲淹改任为庆州知州主管环庆路。
如前所言,夏竦和陈执中是曾经的宰执大臣,而韩琦和范仲淹则是未来的宰执大臣,这四人现在一起守卫宋夏边境的陕西四路,如此规格也足见宋朝对李元昊的重视程度。
可是,这四人说到底都是文人且不是以军事韬略而见长,但他们所面对的却是李元昊以及站在他身后的那个对宋朝知根知底的西夏相国张元。
宋朝这边不但重新整合了陕西四路的军政体系,另外还分别给各路增派了驻军,凡此种种都是为了不再上演再次被贼人闯入家里给一顿暴揍的惨剧。
说到底还是一个防字,随着头号主战派韩琦被李元昊打得怀疑人生,此时也没有几个官员还敢跳出来高喊进兵西夏的口号。
至此,宋朝对西夏的战事已经由主动进攻转向了被动防御。
自宋夏交兵以来,双方大大小小也打了好多场仗,虽然看上去是各有胜负,但宋朝这边每次获胜都不过杀敌数百或一两千而已,但西夏在延州歼灭宋军一万,在好水川歼灭宋军两万,而且都近乎于是全歼。
或许双方在死伤人数上未必就呈一边倒的态势,甚至于西夏死伤的人更多,然而对方两战歼灭宋军三万人且是片甲不留式的全歼,这对宋朝所造成的心理震撼和影响就非同寻常了。
好比打麻将,你每次自摸都只是不加倍的平胡,而每次输钱却都是遇到清一色或者杠上花,这牌你还怎么打?说句直白的话就是,这实在是太打击信心和士气了。
好水川之战后,宋朝举国的臣民都无不沉浸在悲戚之中,此时也不见有官员上表要对李元昊动狂风暴雨式的进攻,号称拥有百万禁军的堂堂大宋就这样在李元昊的淫威之下软了下来。
那些饱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