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匹夫之怒(3 / 3)
有丝毫的懈怠。
其次,此时宋朝的人口总户数早已过了唐朝极盛时期的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达到了一千零一十万四千二百九十户。
按理说这是好事,这在古代也是国力强大的象征和保障,可这也是问题之所在。
人多自然所耗费的粮食就更多,可土地的开垦数量却未必赶上了人口的增加度,这就涉及到了缺粮的问题。
这个事跟宋朝攻打李元昊有关系吗?当然有,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宋朝之所以没有及时出兵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没法在旬月之间筹措到足够供应大军远征的军粮。
再者就是宋朝现在国库空虚。
打仗就得烧钱,可当赵祯打开自己的钱包却现他的钱包是空的,号称中国古代王朝里最富有的宋朝怎么会喊穷呢?事实上,宋朝现在真的很穷,我们前面也说了,宋朝早在真宗朝的后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财政赤字的状况。
北宋自赵光义当国的中后期开始就被冗官、冗兵和冗费问题所困扰,在赵祯当政多年后“三冗”
问题已然变得越严重,百姓的负担也是由此而不断加重,但你还不能因此而往老百姓的头上胡乱加税,反而还得经常给他们减税甚至是免税,如此才能彰显仁德之君对天子子民的恩德。
如此一来,宋朝每年所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就一年胜过一年,这种情况在和平时期倒是还能得过且过,可一旦遇到花钱如流水的大型战争就会要了你的老命,这一点相信此时作为宋朝三司使的晏殊是最有体会和感受。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晏殊现在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粮,大军远赴西北甚至有可能要千里跃进至大漠地带去作战,这其中所需要的粮草以及后勤物资还有运送物资的劳力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别说是其他人,就连王德用恐怕也不敢带兵杀向大西北。
上述的这一切问题正如此时担任天章阁侍读的贾昌朝(也是未来的宰相)在给赵祯的一份奏疏里所说的那样:“陛下自登基以来虽然数次下诏裁撤冗费并削减朝廷开支,但在实际的政策施行中却如一纸空文。
汉朝历经数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到了武帝时期已然国库充盈,这才让武帝有了攻打匈奴的底气和本钱,而我们宋朝立国八十年了,现在却还是一直都在踩着财政赤字的红线过日子。
我曾经在地方任职时,一个州需要用一万户百姓来供养本地的三千驻军,可即使如此仍然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局面让我们现在如何去筹措大军西征所需的钱粮?”
贾昌朝的上疏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朝如今所面临的最大时弊。
宋朝看上去很强壮,正如我们在说真宗朝时那样,外表上看宋朝很有钱也很能赚钱,财政收入更是每年都在节节增高,可问题是你的财政支出每年也是在增长且总体的财政状况常年都呈入不敷出的状态。
简而言之,宋朝就是虚胖,看着很有钱,实际上却是在贷款过日子,再说得形象一点,泡沫很严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再来细说,这里暂且不表。
这里要说的就是赵祯现在知道自己缺钱,于是他想着要搞钱,可他又找不到可以创收的法子,那么最直接的法子就是勒紧裤腰带省钱,具体的做法就是命人会同三司相关部门商议如何削减和砍掉某些地方的行政开支。
这的确是个短期内可以见效的法子,但对于打仗来说还是太慢,所以宋朝眼下还是只能等,只能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