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宗室喋血(4 / 4)
的近乎于狰狞的面孔。
有句话可能对赵德昭太过残忍和扎心,可事实上他就是蠢死的。
这时候如果他能低调做人或许赵光义心中的那团邪火还能慢慢地熄灭,可他非要出头,但这时候最不应该出头的人其实就是他。
对于赵德昭的真正死因,我个人对于史书上的记载是存疑的。
如果他确实是因为赵光义的那句话而选择了自杀,那么我相信赵光义当时很有可能不止是说了那样的一句话,单凭这句话就让赵德昭选择了自杀不具备合理性,因为赵德昭假如真有这么敏感就不会主动去向赵光义为北征的将士请赏。
至于他死亡的真相,这就像他的那个老爸是怎么死的一样,这已经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更可悲的是,两年后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离奇地死了,年仅二十二岁。
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可怜赵匡胤身为大宋的开国君王,不但他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他的两个儿子也和他一样死得是稀里糊涂。
赵匡胤活了五十岁,而他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也正好是五十岁,每每想及于此,直教人徒生叹息,呜呼哀哉!
唯一得利的人是赵光义。
赵匡胤仅有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这两个对他以及他的儿子们的皇位构成最大威胁的人都从世上消失了,那么仅存的那个人就是赵廷美了。
很遗憾,赵廷美五年后也死了,年仅三十七岁。
也就是说,在高粱河之战结束后的五年里,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先后死亡,一个二十八岁,一个二十二岁,一个三十七岁。
从此以后,赵光义和他子孙们的皇位算是彻底稳固了。
如果说李世民为了皇位而对宗室进行血腥屠戮甚至是对他的父亲也忤逆犯上算是一个十足的真小人,那么赵光义“杀侄弑弟”
的举动就暴露出了其伪君子的本性,而其歹毒与凶残比之李世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世民敢作敢当,可在赵光义这里他不是杀人犯:赵德昭是“畏罪自杀”
,赵德芳压根儿就不提是怎么死的,而赵廷美最惨,不但人死了,而且还要背着谋逆的罪名去死。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伪君子有时候比真小人要可怕万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