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宗室喋血(3 / 4)
义此时此刻的悲痛和眼泪都是自于内心的,可这又能说明什么?事实就是赵德昭确实是被他给逼死的,他的悲伤虽然是真实的,可他想让赵德昭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的念头也是真实的。
从他哥哥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权力放置于感情之上,他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帝王就不可以让感情羁绊住自己,他要绝对的冷血和绝情,唯有如此他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帝王,可他毕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一个人。
相较于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而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斩草除根,赵光义在这方面还是“仁慈”
了很多,至少在谋立赵德昭登基这件事生之前,赵光义对他哥哥的两个儿子可谓是视同己出。
赵德昭和赵德芳和他的亲生儿子们一样都是皇子,在法理上这两人都具备在未来继承他皇位的资格,而且他的这两个侄儿在官职和爵位上都远过了他的亲生儿子。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涿州谋立事件”
的生戛然而止。
赵匡胤已经死了三年了,在这三年里赵光义对太祖时期的文武大臣可谓是恩宠有加,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现象在赵光义当皇帝的这几年并未出现,他以为自己通过官爵和金钱等各种赏赐已经将这些人的人心给收附了,可事实却是什么?他不过就是失踪了,可从前与赵匡胤亲近的那些大臣和将领竟然马上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赵匡胤的儿子给扶上皇位。
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赵光义在登基之前跟石守信的私人关系应该是很不错的,而在他登基之后更是将早已远离官场和权力场的石守信升为中书令并让其主理北宋的西京洛阳府,北征幽燕还让远离战场多年的石守信再次领兵打仗且还是在御前听令。
至于刘遇,对于这位被赵匡胤极度信任的宋朝大将,赵光义登基之后也对其甚是优待和信任,封官赏钱就不说了,宋军围攻太原和幽州之时刘遇都是负责独挡一面的主帅。
可是,这两人却在得知赵光义失踪之时立马就积拥立赵德昭为帝,这让赵光义不由得万分心寒。
你们这些白眼狼!
我对你们难道还不够好吗?我失踪了你们也不说到处找找,反而第一时间就想到要另立皇帝,我这几年对你们的恩情就这么不值价?你们到底是在吃谁的饭?我哥哥的吗?可他已经死了!
赵德昭吗?可他这几年给了你们什么?是我!
是我赵光义在养活你们,给了你们高官厚禄,可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就算是要另立新君,可你们为什么不立我的弟弟赵廷美?他难道不比赵德昭更有资格吗?况且,难道我的儿子们就没有资格当皇帝吗?我是皇帝啊!
你们怎么就没想到立我的儿子当皇帝?石守信、刘遇、史珪,我现在可是打探清楚了,当时在涿州谋立赵德昭就是你们三人跳得最高,那好,那就先拿你们开刀!
当然,赵光义不能以谋立赵德昭这件事来治这三人的罪,毕竟当时是因为他不告而别在先,大家都以为他死了,皇帝死了本就该另立一个,这件事无可厚非。
然而,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尤其是皇帝要治一个人的罪就更是一打一个准,于是乎石守信等三人就此被贬。
别的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几十万大军奔逃偏偏只有这三个人受到惩处,但想必他们三人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们这时候有冤也不敢喊更无处可申。
悲哀的是,赵德昭这个傻乎乎的差点成了大宋天子的人在权力场上却没有一丁点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
他只当赵光义是他可亲可近的二叔,但他不明白皇家无亲情这一残酷和冷血的真理,自古以来为了皇位而导致皇室里的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甚至人头落地的伦理惨剧数不胜数,可他却丝毫不曾注意到这一个多月以来隐藏在他背后的那副来自于他二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