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均田免粮的第三步(1 / 2)

加入书签

郑锦似乎没有将分田之事放在心上,也不管不顾的,好像完全没看到低下的暗流涌动一样。

当冯澄世、冯锡范父子匆匆赶到福州府,请见郑锦的时候,他们发现郑锦竟然在跟一群老农围在田地之中。

真的是让冯澄世父子跌破眼睛,以为郑锦有了什么新的喜好了。等他们上前聆听时,才看到了邓会也在其中,众人一起在商讨着什么。

简单听了两句,才明白,原来是邓会找到了一批高产的农作物,现在正在向郑锦推荐。

这不禁让冯锡范感到有些嫉妒。这可是解决粮食问题啊。要知道,粮食问题,从始至终都是郑家军的第一大问题啊,要是能够解决了粮食问题,那郑家军要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啊。

解决粮食问题,高产作物的种植和推广绝对是最好的选择。还好现在的时间是明末清初,玉米、土豆、番薯等高产的农作物已经从美洲传播到中国,不然,这高产作物还真的很难寻找的到。

郑锦一直都想大规模的推广这些高产作物。首先就是要找到它们,总结种植经验,才能够有机会的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冯锡范看到这几个老农打扮的人手中都还捧着几个块茎状的东西,看起来样子都不是很大,最大的大概有足球般大小,小的只有成人的拳头大小。

这就是这些老农要进献的高产作物吗?冯澄世父子都有些好奇。

郑锦心中又喜又惊,道:“邓长史,辛苦了,这高产作物找到了?”

邓会忙起身向郑锦行了一礼,高兴的道:“不辱使命,世子,您让我找的高产作物,番薯、土芋、南瓜、玉米、番茄等作物,我找到了三种,分别是番薯、土芋和南瓜,玉米的下落也都听到,不过是在福州附近,我也派人去搜寻了。”

郑锦摆摆手,阻止了邓会和中年人的行礼,指着中年人手中的东西问道:“邓长史,他们手中的这些是什么?番薯吗?”

邓会有些兴奋的介绍道:“这三位都是思明州颇为有名的种植大户,他们手中分别是番薯、土芋和南瓜。这些都是从吕宋传过来的农作物,传来的时间只有三四十年,大家种植的时间都不久。经我了解,这三种作物的产量都是极为可观,味道也不错,可以作为饥寒之时的果腹之物。”

郑锦对此颇为了解的,番薯就是地瓜,也叫红薯、红芋,最早是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间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在吕宋行商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高产农作物。当时西班牙人禁止番薯外传,陈振龙以为此物可以缓解家乡饥荒,就冒死将地瓜藤缠入商船的缰绳之中,带回了福建长乐,并在老家附近开始种植。

第二年,福建大旱,陈振龙向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番薯,金学曾大喜,向福建境内推广,对缓解饥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番薯就在福建等地逐渐看开始种植。

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这些高产作物都有很多名称,番薯,又叫地瓜、红薯、红芋等。土豆的名称就很多,土芋、马铃薯、地蛋等都是对它的称呼,也是在万历年间由越南一带传入广东等地,因造型奇特,加上一些地主阶级的故意隐瞒,土豆的传播速度更为缓慢,仅仅是富人餐桌上的一道精品菜肴。

土豆可以说的是极佳的一种高产农作物,亦菜亦主,口味极佳,产量极高,确实地值得推广的第一品种。

南瓜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更是比较靠前,是在正德年间,由葡萄牙人进贡给正德帝的贡品,被正德帝当成稀有花朵养在御花园,南瓜的传播速度更为缓慢,由北往南,逐渐传播。

说实话,郑锦对南瓜是不抱希望的,他知道南瓜的传播速度太慢了,基本集中在北方五省,而北方五省历经战乱,民不聊生,其传播的速度就更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