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均田免粮的步骤2(1 / 2)
执法权和司法权的收回执行的也是无比的顺利,当捕快营一点一点的试探而和乡村的族长都没有太大的反对的时候,捕快营就加大了收拢权力的速度。
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各县下放到乡村的执法权就已经被先后收回。收回的过程没有惊起一点波折。
这个时候,郑锦发现了铁血镇压四府士绅叛乱所遗留的好处之一,那就是乡村族权已经被破坏的只零破碎。强制迁徙到台湾的数万士绅家族几乎已经将各乡村稍微大一点的家族都波及到了。
乡村已经没有能够撑得起来的家族了,即便零星存在的一两个,也为之前的血腥镇压而噤若寒蝉,唯恐这次出来反对,会被郑家军当成了靶子,全族被迁徙到海外蛮荒之地。
有些醒悟过来的郑锦开始了大踏步的进程,派遣十支十五人的工作队到漳州府下辖的十个县进行分田地的第三个步骤,先将田地划分给退役转业军士。
这一批人数量庞大,不仅仅是这次整编被淘汰下来的人,更多是从郑成功起兵抗清之日起,还存活于事,不在军队之中的军士。这一批军士林林总总下来,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字。
稳定军心,从田地开始啊。
这个政策是所有人都关心的政策,田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工作队将田地按照户籍,首先分给漳州籍的退役军士后,整个漳州都沸腾了。由军到民,整个民间都在议论这郑家军分田分地之事。
漳州分田的消息传到军中,也加快了郑家军各兵镇整编的速度,郑锦在军中的威望,更上一层楼,几乎可以比肩其父王郑成功了。
郑成功也没有给他们分地,增加饷银啊。
这也导致了一些心思不定的镇将彻底死了心,他们都是带兵大打仗之人,知道这种情况,若在想这自己的事情,很难不会发生被自己麾下将士绑去见郑锦的事情发生。
这一点都不奇怪啊。
一些人也在看笑话,想看着郑锦政策的破产,想想就知道了,普通军士每人百亩良田,这十万郑家军至少需要两千万亩田地,福泉四府能有这么多良田吗?
对于以渔业为主的福建沿海百姓而言,能够由一份稳稳当当的田地,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多么万幸的事情。不用到海上捕鱼,不用与大海争食。
漳州籍的退役军士大约两千余人,人数并不算太多。若加上他们身后的家庭,这涉及的人数高达数万人,这已经是漳州府近乎三分之一的人口了,三个人当中,就由一户分的田地,这对于其他百姓而言,那真的是赤裸裸的诱惑和至高利益啊。
尤其是已经分的田地的退役军士说,郑家军未来也会对其他普通百姓进行分田地。这个消息确凿万分,就是分的土地面积没有军士那么大,只有军士的十分之一,每户不过十亩而已。
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漳州府,原本以为郑锦只是想恢复大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均田制,为郑家军未来的兵源和统治基础打好根基的,毕竟连唐末就已经取消的县尉一职,都被郑锦重新设立起来了。这也是让众人以为郑锦想要恢复大唐时期的军事和经济制度而已。
没有想到要给普通百姓分田的谣言竟然是真的,这怎么可以呢?怎么能够将士绅的田地分给哪些泥腿子呢?若是泥腿子分的土地,那他们这些豪绅贵族的土地该如哪里找呢?那土地还够分吗?
熙熙攘攘的消息更是传遍了福泉四府,一时之间,高层之中又有些人人心晃荡,想要趁机得到点什么。
为了银子吗?不寒碜。
而负责分田事情的冯澄世、冯锡范父子家的大门都被这些人踏破了,短短半个月,收到的礼金都高达三十七万两白银,礼物堆满了三个库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