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均田免粮的步骤1(1 / 2)
在整编工作逐步走入正轨之后,郑锦将目光转移到各县的平均地权一事上来。
均田免粮是闯王李自成提出的政治口号,无论其口号有多么的空虚和没有根基,但这个口号确实能够吸引广大的百姓,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着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就是靠着这个口号,屡败屡战,犹如打不死的小强,多次在明军的围剿之下越发壮大,最后攻占北京,覆灭大明王朝,成立了大顺政权。
这个口号很好,虽然很不得士绅的喜欢,但是郑锦喜欢,只要均田免粮能够落到实处,那他就不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纲领。
喜欢拿来主义的郑锦,对于均田免粮的口号十分喜欢,就将它作为争取民心,进行土地政策的依据。
若想均田,前提条件就是政府手中要有大量的良田,还需要有耕牛、水车、锄头、犁耙等一系列的生产资料,还好这些郑锦通过剿灭四府士绅的叛乱,得到了很多无主的良田,这批良田暂时也足够了。
若想分配土地,不是拍着脑袋想的就可以执行的,只需要更为详细的调查和妥善的分配方案。
还好,郑家在福建深耕细作几十年,对于福建的各项资料都调查得十分详实。郑家在福建也是地头蛇啊。
众所周知,福建地形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良田奇缺,粮食收成不足以让福建一千两百万人果腹,只能从事商业或者出海打鱼,对于土地的执念,福建人要比北方省份的人更深也更重。
经过十八年的战乱,福建的人口锐减到八百万,其中大多集中在沿海四府,大概有五百五十万人口,其中以福州府为最多,人口大概一百四十七万余人。
若想将好处落到百姓手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尤其是各村的封建宗族势力,这即使分田地的助力,也是阻力。若不能够妥善处理,真的会闹出乱子出来,好事变坏事。
不要轻视各村的宗族势力,中国的封建王权的基础之一,就是族权,有时候,族权的代表族长在一村一姓之中,可以说得上一手遮天。
皇权不下县,不是一句笑言。
郑锦对此更是极为慎重。平均地权是他执政的第一枪,必须要打响,而且要打的漂亮。这是赢得麾下六百八十万百姓信任的第一枪,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郑锦的第一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竟然是先对县衙的三班衙役动手了,众人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各县的三班衙役被更名为捕快营和警备队,一大批退役转业的军士被安排到捕快营和警备队,充实基层的管理力量和统治基础。并且明确了警备队的人数定额为两百人,皆是有退役军士和各县良家子招募而来,主要是以退役军士为主。
改典史为县尉,司职刑事、治安等事宜,掌管捕快营和警备队,每县的捕快营,按照各县实有人数,编制为一百至三百人,装备也都是淘汰下来的圆盾、长刀、长枪长矛和一些火绳枪之类的,两百人以上的捕快营还装备了十门虎蹲炮。
警备队的装备更为精良,皆是装备了火绳枪、弓镥、还有三门淘汰的佛郎机炮,简直可以说的上的之前兵镇的缩小版了。
新成立的这两支武装力量可以称得上是准军事武装了,这要是在伪清哪里,妥妥的绿营主力啊。这五六百人驻扎在各县城,让各县城的其余力量都静若寒蝉。
真可谓武力充沛,维护一县治安不在话下。
随便以维护治安为名,将统治的触角伸向了农村,对于各村的情况进行一个摸底和排查。
这个时代最让郑锦满意的是什么?
那就是治下百姓的识字率了,真的是出乎郑锦的意料之外,福建民众的识字率竟然高达30%,也就是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