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那是因为您效忠的是荣后!(1 / 2)

加入书签

“那为何你名单上的这些官员,个个官声不俗,在吏部年终考评中皆属中上乃至更佳?”

“难道你要说,那些不依大乾律法、通过其他歪门邪道入仕或靠买官晋升之人,反倒都是天生的为官之材,生来就爱民如子,又精通为官之道?”

“而你选官、任官的眼光连陛下和吏部上下所有官员都略逊一筹?”

“你自己听听,不觉得荒唐吗?”成老太爷怀疑道。

成尚书忙不迭地解释道:“父亲明鉴,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乾幅员万里,官员何止万千。陛下虽圣明,任人唯贤,却也难以时时刻刻洞察每一处治下的实情。”

“可儿子经手卖官之人,拢共也没几个。正因如此,儿子才有余裕的时间逐一查访他们的生平来历、品性高低,是否曾行大恶之事。唯有确认其底细干净,儿子才敢收下银钱,为他们奔走打点。”

“否则,若是什么人的银钱都收的话,儿子也怕被拖下水淹死。”

“不仅如此,在为他们谋得官职后,儿子并不会就此放任。所有人皆登记在册,我会定期派人密访其治下辖地。”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有人得意忘形,上任后便盘剥百姓、肆意敛财,儿子必会严加警告,甚至亲自清理门户,绝不容其酿成大祸。”

“如此一来,他们便始终在我掌控之内,不敢肆意妄为。”

“他们对我这套严苛规矩,表面顺从,内心自然不服。奈何儿子位高权重,坐在他们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位置上。他们既畏我权柄,又皆有求于我,纵有万般不甘,都只能将这不服之气强压下去,在我面前规行矩步,乖乖照我的意思办。”

成老太爷冷眼瞧着滔滔不绝的成尚书,蹙眉打断:“你在这儿慷慨激昂些什么,倒显出几分凛然正气了?”

“很自豪?”

成尚书头皮一麻,话音戛然而止,立刻将头深深埋下,整个人缩得像只鹌鹑,摆出一副恭顺聆听父亲教诲的模样。

成老太爷对活了半辈子的成尚书已彻底失望,觉得再无雕琢可能,便不再多言指点,转而趁此机会考校起成景翊:“景翊,若易地而处,此事你当如何应对?”

成尚书对此浑然不觉,反而长舒一口气。

每当老太爷盯着他,他都觉得自己是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让老太爷除之而后快。

他既已官至尚书,再进一步的可能微乎其微。

与其被老太爷盯得如芒在背、战战兢兢,倒不如对他放任不管,自己也落得清静。

成景翊眉眼微动,沉吟片刻,方谨慎言道:“祖父明鉴,卖官鬻爵所得,终究是不义之财。父亲行事时虽多有考量,亦有补救之策,然此道终究……为律法所不容。”

“然而,若将银钱退回,再设法罢免那些买官之人,恐会令这些骤失所有的失意之徒铤而走险。届时他们若鱼死网破,在外添油加醋、横生事端,必将危及父亲的官途与成家满门安危。”

“依孙儿浅见,不如趁此年关,于城北多设几处粥棚。粥米务必熬得浓稠,再备足杂粮馒头。若能在除夕当夜供应肉羹,令贫苦之家沾些荤腥,便是雪中送炭,再好不过了。”

“所有粥棚可一直开设到上元佳节过后,再行撤去。”

“如此,或可勉强算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这样,万一父亲之事败露,看在此番善举和民心的份上,或可以功抵过,换来朝廷的从宽处置。”

“孙儿愚见浅识,所思所虑未必周全,伏请祖父指点。”

成老太爷目光定定地落在成景翊脸上,半晌才缓缓开口:“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