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回家的那一刻(3 / 4)
烽火家书遥相呼应,证明家国情怀从未褪色,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传承。
6归途的沉思
大雪纷纷扬扬,我拖着连年征战的疲惫走在回乡的路上。年年盼归,日日思乡的我,在回家时没有常人的兴高采烈,内心却是绵绵不尽的伤痛。
想起了我当年服役离家的时候,孩子亲密地拉着我的手,瞪着一双大眼睛询问着我的归期;妻子为我精心打点好了行囊,送了一程又一程;年迈的双亲相互搀扶着,呆呆地站在村口,站成了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最终我还是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仿佛又听到了孩子深情的呼喊,看到了妻子眼中的泪水、父母眼中的期盼。这一去啊,生死难料;这一去啊,归期何时!“人生自古伤离别”,那春风中轻拂的杨柳啊,道不尽我内心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满腹的无奈。
大巢菜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外敌入侵,战事连连,我们刻苦练兵,奋勇杀敌,野菜为生,一年又一年。今天我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了,可是我的心却怎么也无法高兴。来的时候青春年少,而此时由于连年的征战奔波,艰苦的岁月在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来时的老乡,军营的战友,如今已死伤大半,北方寒冷的大地成了他们永远的归宿。那一座座光秃的墓冢啊,只有夜晚那清冷的月光才能为他们披上凄凉的外衣。千里之外无数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亲人们期盼团圆的眼神将是一种最令人伤痛的永恒。
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因为我的离去而荒芜不堪的家园;看到了破旧的茅屋中相依为命的妻儿;还有我可怜的双亲,是否因为我的离去而无法安享晚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亲人都别无选择地啜饮着同一杯战争的苦酒!
雪下得更大了,片片雪花无情地扑打着我的面庞,阻挡了我的视线,我的心情更加的伤心和悲苦了,可有谁能知道我内心无限的哀痛呢!风雪之中,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渐渐地,渐渐地,我消失在了这漫漫归乡的路上。
7时代的变迁
后来听说万州要修铁路,我很开心。那时家乡的父老都捐款,我在部队知道后,也捐了我一个月的工资,除表示一份心意外,就是希望家乡的交通能快些发展,好让我们这些在他乡的儿女能方便回家。
卅几年过去了,我也解甲归田,转业到苏州。但还是常回家看看,因那里有我的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每隔几年,就回去看望兄妹,到乡下看望亲戚、朋友,走走那似独木桥的田埂,爬爬儿时曾去砍柴割草的山坡,看看读书时和同学游泳戏水的堰塘,触景生情,颇多感慨。唉,人老了,格外怀旧、思乡!我索性在家乡开了一家大型丝绸商场,专门销售苏州的丝绸,一蹲就是几年时光。
改革开放后,国家除了建成达万铁路外,还修了宜万铁路。当地政府趁修建三峡大坝之机,又修建了三峡库区唯一的机场。现在虽然家乡还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就交通而言,可说是今非昔比了。
现在我从苏州回家,到上海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中午还在吃苏州小吃——生煎馒头,晚上就品家乡美食——万州烤鱼。改革开放把我的家乡与全国的距离、与大城市的距离拉近了。从此,回家的路不再遥远,不再艰难。
8永恒的牵挂
时光一晃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如今我已经退休了数年。每当我想起当年探亲时的经历,心里便充满着丝丝缕缕的幸福与温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为渡过此次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谁又知道在这些默默奉献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的爱与牵挂。我的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受到部队的指令,没有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