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灞桥风雷隐(2 / 5)

加入书签

鸟卫,亦在同一瞬间,身体微微前倾,手已紧紧按上了腰间的剑柄,空气中弥漫开铁锈与硝烟的味道,仿佛下一个刹那,这座古桥就会被彻底点燃、粉碎!

“霸王,且息雷霆之怒。”

范增那苍老而平和的声音适时地响起,如同在滚油中滴入一滴冷水,虽未能完全平息,却奇异地让那即将爆裂的气氛微微一滞。

“秦王陛下既肯履约亲身前来这灞桥之上,便是客。

我楚军乃吊民伐罪之仁义之师,岂可效仿暴秦,先行失礼之举?”

范增的话语,既是在提醒项羽保持作为胜利者和未来天下之主的风度,更是在点明嬴政(子婴)此刻“客”

的身份,实则暗示其孤立无援、身处险境的现实,言辞温和,却字字暗藏机锋。

项羽从鼻腔里重重地哼出一声,如同闷雷滚过,终究还是压下了立刻动手的冲动。

他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如豹,将手中那杆威名赫赫的天龙破城戟随意地顿在地上,“咚”

的一声闷响,桥面坚实的石板竟以戟尖为中心,蔓延开几道细微的裂纹。

“好!

本王便听听,你还有何话可说!

你约本王至此,莫非是想凭这区区九人,说退我四十万大军不成?”

他语带讥讽,试图重新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嬴政却并未直接回答他这个充满挑衅的问题,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轻车上的范增,微微颔,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亚父智谋深远,远来辛苦。

灞水清寒,风露伤人,不如帐中叙话?也好让亚父稍避风寒。”

他侧身,示意了一下桥头那座早已设好的、毫不起眼的青布帷帐。

这一举动,看似关心长者,实则极其巧妙。

他避开了项羽锋芒毕露的质问,将对话的提议转向相对平和的“叙话”

,并且将要邀请对象定为范增,这既是对这位智者表达了足够的尊重,隐含分化对方核心决策层的意图,又不着痕迹地将对话的主导权再次拉回自己手中。

帐内陈设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两席相对,一壶清水,几只陶碗,再无他物。

嬴政与项羽分宾主落座(尽管这主客关系颇为微妙),范增坐于项羽下,蒙坚则如磐石般侍立在嬴政身后,寸步不离。

帐帘垂下,勉强隔绝了外界数千虎狼之师的肃杀之气,却让这狭小空间内的气氛更加凝重,每一寸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充满了无声的角力。

“开门见山吧!

本王的耐心有限!”

项羽不耐地一挥手,动作带风,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躁与对这种“文绉绉”

谈判的本能排斥,“你若识时务,肯开城纳降,献上传国玉玺与皇帝符节,本王或可念在同为上古皆出自黄帝的份上,饶你嬴姓宗族不死,许你一族迁离关中,去那岭南瘴疠之地,得一隅安身,延续香火。”

条件苛刻至极,近乎侮辱,意图彻底摧毁对方的心理防线。

嬴政仿佛没有听到那充满羞辱的“岭南瘴疠之地”

,只是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端起面前粗糙的陶碗,缓缓饮了一口冰冷的清水,动作从容不迫,如同在章台宫品尝琼浆。

“霸王可知,”

他放下陶碗,目光平静地看向项羽,“此刻,刘邦的十万大军,正在霸上扎营,日夜操练,作壁上观?”

他抛出了第一个外部变量。

项羽浓眉一拧,脸上掠过一丝不屑:“区区刘邦,无赖之徒,侥幸先入关中,何足道哉?待本王料理了咸阳,下一个便是他去沛县老家种地!”

他对刘邦的轻视是自内心的。

“然后呢?”

嬴政紧接着追问,语不快,却带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