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尾声·薪火相传(2 / 4)
在内政外交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直至晚年仍辅佐两朝,守护盛世绵延......
杨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尽管这些故事,他们或许早已在影视剧里看过,在长辈的口中听过,在旅游时见过的雕像和祠宇前感受过,但每一次在课堂上系统地、深入地聆听,总能唤起内心深处新的震撼与共鸣。
尤其是当听到贾玌十二岁从军,二十岁便已功成名就,封王拜将时,许多学生的眼中都闪烁起异样的光彩。
那是一种混合着惊叹、向往与热血的情绪。
“我的天,十二岁......我还在玩泥巴呢......”
“二十岁就封王了......这简直是小说的主角模板啊!”
“同样是这个年纪,人家在保家卫国,名扬天下,我们......”
“我要燃起来了!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台下响起了低低的、压抑不住的议论声,少年们的胸膛微微起伏,仿佛有一股热血在奔涌。
他们正值青春,怀揣梦想,贾玌那近乎神话的早年经历,如何能不让他们心潮澎湃,心生向往?
谁不曾幻想过,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也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杨老师将学生们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放下激光笔,走到了讲台中央:
“同学们,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像文武王这样的先贤,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年代和事件,更重要的是——”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是要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找到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
“贾玌之所以能被后世铭记近千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功绩,更是因为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忠诚、勇敢、智慧、信义与担当!他文武双全,忠勇无双,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人格化身。这,就是我们文化中所推崇的‘完人’境界。”
“他希望我们记住的,不只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个治国有方的能臣,更是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为信念奋斗终生的人!”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杨老师激昂的声音在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年轻的心扉上。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想,我们或许无法复制他的传奇人生,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在你们的年纪,努力学习,锤炼品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与传承!”
“叮铃铃——”
下课铃声响起,打破了教室的寂静,却仿佛点燃了更炽热的火焰。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