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程忠实心中一动(2 / 4)

加入书签

你们身边的人,和隔壁大爷大妈多聊聊天,题材不就出来了。”

刚才那个提问的学员又道:“孙三石同志,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我平时也是这么做的。

是的,一个作家只能写身边人身边事,但这里有个问题,我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干巴巴的,缺少趣味。

怎么说呢,同样的内容,在我笔下就没有半点灵气,就好像是嚼棉花。”

他感叹:“就说在吃饭吧,贵刊《中国散文》就出过很多期美食专题,里面的菜其实也简单,比如萝卜炖牛肉,比如臊子面。

很简单的菜色,很简单的做法。

可有的作家却写得趣味横生,让人读了并不觉得无聊。

我做梦都像写这样的东西,也试过写我们老家的美食,可一落笔,却成了平铺直叙的白描,毫无可读性,想问问孙三石同志,这类的文章该怎么写?”

孙朝阳点点头:“趣味性确实是文章中最要紧的东西,归根结底一就是要‘好看’这么把东西写得好看,其实有很多套路。

就拿写美食的散文来说,你不能只写菜,而是应该写食物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故事才是文章的核心。

巍巍的抗美援朝散文中不是写过一颗苹果吗,苹果大家都吃过,你们陕西富平的苹果出名得很,应该都不稀奇。

可后勤人员冒着敌人炮火,把一颗苹果送到上甘岭,而战士们已经断水很多天,饥渴难耐的时候,啃上一口苹果。

读者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这苹果分外甘甜解渴和享受呢?推而广之,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赋予表层下面的一个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已经是实操了,这样的写作经验,平时也没地方去学习,众人听得神色大动。

于华故意抬杠:“朝阳,你说的是散文写作。

据我所知,在座有很多写小说的,你这套理论能够用在小说创作上吗?”

“一个道理,小说也是由一个个场景和叙述组成的,很多地方也要赋予意义。

我就拿小说的开头怎么写,怎么才能被赋能说起吧。”

孙朝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现在,我们要写一个小县城的男性主角,出场的时候十六七岁,此人有点傻有点猥琐,那么该怎么着手呢,怎么才能表现出这么一个人物呢?如果平铺直叙地说他姓什么名什么,几岁了,住那里,父母是谁,什么性格特点,你认为读者愿意看吗?那么,我们就用一个场景,一个趣味赋予他意义。

我们可以写这个主角正处于疯狂的青春期,躲粪坑里偷看,然后被人逮住游街。”

“通过游街时,相关人等的反应,一点一点勾勒出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这样一来,读者都兴趣就被勾起来了。”

众人瞪大眼睛,心中皆想:还能这么写吗?

于华也来了兴趣:“咦,有点意思?”

孙朝阳:“我再说个有意思的点,于华,如果这本小说由你来写,我给你设置个限制。

你只能写游街,写主角被游了一次之后,正义的人民群众不满意,又游了主角一次,然后游第三次,第四次……这本书就写游街示众,从头游到尾,你能不能写得有趣?”

“那能写得太有趣了,哈哈,躲厕所里偷看被抓住游街已经很有趣了,你还游好几次,一本书从头游到尾,真是玩出花儿来了。”

于华忍不住击节叫好:“牛逼,孙朝阳你真特么牛逼。”

小说就应该这样写啊。

实际上,主角躲粪坑偷看,被人抓住游街的情节后来于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中就有写,当年孙朝阳看到这节的时候,笑得岔气。

于华在前言里显然对这个情节非常满意,说,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让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