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程忠实心中一动(1 / 4)

加入书签

于华忙朝他招手:“朝阳,过来聊聊啊,地方上的同志们想认识认识你。”

孙朝阳大喜:“就来就来。”

又拉了几个相熟的同伴一起过去。

接待于华的是当地宣传口和文联的人,可比省协有钱多了。

那边立即让服务员拿来椅子和碗筷,又上了几道菜。

孙朝阳本来就会侃,既然吃请,便来了精神,和人一通聊下去,一时宾主尽欢。

还别说,陕西的面条真香,尤其是一道看起来黑乎乎的面条,不像是面粉做的,异常清爽。

地方上同志介绍说是榛子面,倒是稀奇了。

羊肉相当棒,没有任何腥膻。

就是鲤鱼差点,没有南方河鲜的鲜甜,带着一股黄土的味儿。

不是太喜欢,估计和孙朝阳平时吃鱼太多有关。

看孙朝阳和几个作家大吃大喝,其他人都是无奈地摆头。

孙朝阳和于华当天晚上聊得尽兴,不觉到半夜。

不过,第二日却睡不成懒觉,一大早队伍就拉去了枣园,又去杨家岭参观。

折腾到中午,饭后,终于到学习时间。

大家又回到延安城,到了一个满是窑洞的地方,看模样是个什么机构的大院。

先是程忠实代表作家们给当地学生赠送图书,然后是个老师讲课。

老师是女性,大约四十来岁,口才了得,从抢夺天险腊子口,到哈达铺,然后是会宁会师,趣味性很强,感觉都是在讲故事,就是时间拖得很长,还有就是那些历史事件大家都知道,加上天气又热,大伙儿听得都是精神萎靡。

中途孙朝阳溜号去上厕所,听到旁边小礼堂里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他心中好奇,走门口一看,竟是于华在给当地文学爱好者上课。

于华同学本就诙谐幽默,课上得不错,加上人年轻,很受大家欢迎。

见到孙朝阳,他一招手:“快进来。”

又介绍说:“各位同学,这位是作家孙三石,他的《文化苦旅》和《暗算》你们应该都读过,牛逼,非常牛逼。

写稿我不输给他,但如果说讲课带作者,我却不如他。

如果大家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可以请孙三石给你们讲讲。”

一听到是孙三石,众人都激动地鼓掌,脸都高兴得红了。

孙朝阳指了指隔壁:“我还在听课呢。”

于华:“也没有什么好听的,这边更有意义,快进来吧你!”

孙朝阳其实也觉得在旁边听课无聊,退却不过,就被于华给拉了进去。

他笑着问大家想听什么,于华道,如果单纯讲讲怎么写作,咱们看中学语文书就行,不比你权威,你讲点实在的吧。

孙朝阳又问,什么才是实在的东西呢?

一个学员鼓起勇气站起来:“孙三石同志,我现在有一个苦恼。”

孙朝阳把手朝下按了按:“坐下说话,不要紧张,就当是朋友和朋友之间聊天。”

那个学员坐下,问:“孙三石同志,我笔名叫五月山,在地区和省级刊物报纸上表过一些作品,立志成为一个大作家。

但我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材。”

其他的同学也纷纷点头,实际上,能够进这个班听课的都是有一定写作能力表过作品的。

一个作家,最痛苦的事情是选题。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题材能不能表,又是否会被读者接受。

一部作品从选题才开始创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子,对人的打击实在太大。

孙朝阳道:“很简单啊,选你最擅长的路子,写你身边的生活环境。

在座很多作家都是写农村题材出身的,写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