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八)(5 / 6)

加入书签

/p>

“修内司官窑!”陈轩的心跳漏了一拍。修内司是南宋负责烧造皇室用瓷的机构,其官窑遗址至今未被完全发掘,这枚碎瓷片上的图案,很可能是现存最早的修内司窑炉图样!

他忽然想起《辨瓷手记》里的记载:“内窑匠人,每烧一窑,必留瓷片记其窑位、火候、釉料配比,藏于窑神庙下,以为传承。”难道这枚碎瓷片,就是当年匠人留下的“窑记”?

“周老板,附近有窑神庙吗?”陈轩抬头问道。

周老板想了想:“落马桥那边是有座老窑神庙,早就塌了,只剩个土台子,当地人叫‘窑神台’,就在你们发现瓷器的东窑尾附近。”

陈轩和小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如果碎瓷片上的图案指向窑神庙,那很可能还有更多关于修内司官窑的线索!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刘警官的声音:“陈先生,不好了!我们抓到的那几个伪古堂的人,刚才在派出所里招了,说他们还有个同伙藏在窑神庙附近,手里拿着半张藏宝图,好像也是去找什么东西的!”

陈轩心中一凛。伪古堂果然还有后手!他们要找的,恐怕就是和碎瓷片相关的线索。

“周老板,麻烦借两把铁锹。”陈轩站起身,将三件瓷器小心收好,“我们现在就去窑神台。”

周老板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他们神色凝重,立刻从后院拿来两把铁锹:“路上小心,那片晚上黑,有不少废弃的窑坑。”

夜色渐浓,陈轩和小林背着包,拿着铁锹往窑神台赶去。刘警官带着两名民警在后面跟着,手里的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脚下的碎石和瓷片。

窑神台果然只是个土台子,上面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中间立着一块断碑,碑上刻着“窑神庇佑”四个字,字迹已经模糊。陈轩拿出玄鉴镜,镜面在黑暗中泛着微光,当他将镜光扫过土台时,镜中忽然映出一个明显的凹陷——像是有人 retly 挖过的痕迹。

“在这里!”陈轩指着凹陷处,和小林一起挥起铁锹。泥土很松软,显然被翻动过不久,挖了不到半米深,铁锹忽然碰到了硬物。

“有东西!”小林放慢动作,用手扒开泥土,露出一个青灰色的陶罐。陶罐不大,表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像是经历过高温烧制。

陈轩将陶罐抱出来,擦掉上面的泥土。罐口用木塞封着,打开木塞,里面装着一叠泛黄的纸卷,还有几块大小不一的瓷片。

他展开最上面的纸卷,借着民警的手电光一看,竟是一张手绘的窑炉结构图,上面标注着“火膛”“窑床”“烟囱”的位置,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内窑第三窑,岁次甲子,烧制贡品三百件,余十二件藏于窑神台左三丈。”

“还有十二件!”小林激动得声音发颤。

陈轩却注意到纸卷的边缘有撕裂的痕迹,显然是被人从完整的图纸上撕下来的——这就是伪古堂同伙手里的半张藏宝图!看来对方还没来得及找到剩下的贡品,就被他们抢先一步了。

他拿起一块瓷片,用玄鉴镜照去。瓷片的釉色与之前发现的贯耳瓶如出一辙,上面还刻着一个“叁”字,显然是贡品的编号。

“师父,您看这个!”小林忽然从纸卷里抽出一张薄薄的丝绢,丝绢上用朱砂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一个简化的“窑”字,旁边还有几行小字:“玄山氏藏,待有缘者,续我薪火。”

陈轩的指尖触到丝绢,忽然感觉体内的天眼能量微微一动。玄山氏的笔迹,和师父笔记里的一模一样!这位百年前的奇人,果然早就将内窑贡品藏在了这里,还留下了寻找的线索。

“薪火……”陈轩低声念着这两个字,忽然明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