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三)(2 / 5)
斗天枢星时,鼎身立刻泛起金芒,镜中浮现出鼎的铸造年代、工匠姓名,甚至连所用铜料的配比都清晰可见。他又拿起那件仿玉蝉贴近镜面,这次镜中不仅浮现出黑雾,还隐约显露出"丙戌年仿制"的字样,连做旧使用的化学药剂成分都无所遁形。
"原来如此。"陈轩放下青铜镜,指尖轻抚冰凉的铜胎,"这面镜子不仅能辨真伪,还能显来历。'辨伪存真'是鉴物之法,'镜鉴古今'是溯源之道。玄山氏把毕生鉴宝心得都藏在这面镜子里了。"
小林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件巴掌大的玉佩:"师父,您帮我看看这个!我上次在古玩市场收的,摊主说是汉代的和田玉佩,您用镜子照照?"
陈轩接过玉佩,入手温润却缺少古玉应有的包浆。他将玉佩贴近镜面,只见镜中立刻腾起一团灰雾,原本光洁的玉佩表面在镜中显露出细微的机器打磨痕迹,雾中还飘着"现代机器雕刻,酸液浸泡做旧"的字样。小林顿时垮了脸:"果然是假的...花了我半个月生活费呢。"
"吃一堑长一智。"陈轩将玉佩还给他,"古玩行里真真假假本就难辨,玄山氏造这面镜子,或许就是想让后人少走弯路。但你记住,镜子只是工具,真正的鉴宝功夫,还得在心里。"他指着镜中星图,"这些星象不仅对应方位,更对应着鉴宝的要诀——比如这北斗七星,对应着'形、纹、工、质、沁、声、味'七大鉴宝要素,玄山氏早就把门道藏在星图里了。"
小林似懂非懂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陈轩则继续研究镜面星图。当他让镜面与石室顶部的实际星象完全重合时,镜中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那些原本静止的星点开始沿着固定轨迹流转,形成一幅动态的星轨图。星轨交汇的中心点,正对着镜面中央的"玄"字刻痕,那里渐渐浮现出一行小字:"星移斗转,真藏不灭,镜传有缘,天眼为钥。"
"天眼为钥..."陈轩喃喃自语,他运转天眼凝视镜面,眼底的金光与镜中的青光骤然融合。刹那间,他仿佛看到无数画面在镜中闪过:玄山氏在灯下绘制星图的身影、青铜器入藏时的仪式、甚至连千年前工匠铸造青铜镜的场景都隐约可见。
当画面散去时,镜面星图已经恢复平静,但陈轩却敏锐地发现,镜缘的八个字旁边多了一行极细的刻痕。他用放大镜仔细辨认,竟是"南寻瓷脉,墨韵藏踪"八个小字,墨迹似乎是刚浮现不久,还带着淡淡的青光。
"师父,怎么了?"小林注意到他的神色变化。
陈轩将青铜镜小心地收入丝绒盒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玄山氏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鉴宝神器,还指明了下一段路程。这面镜子,我们得给它起个名字。"
小林看着盒子里静静躺着的青铜镜,镜面在手电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既然是玄山氏所铸,又能鉴别真伪,不如就叫'玄鉴镜'?"
"玄鉴镜..."陈轩轻轻点头,"辨伪存真,镜鉴古今,好名字。"他将盒子放进背包最内侧,"我们该离开这里了,这面镜子的秘密,或许才刚刚开始揭晓。"
小林收拾好笔记本,突然指着石室门口:"师父您看,天亮了!"
晨光从石门缝隙中斜射进来,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光带。陈轩最后看了一眼满室的青铜器,玄鉴镜刚才照射过的器物表面,都还残留着淡淡的金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传承。他知道,带着这面镜子离开邙山,等待他的将是更多关于古玩真伪的较量,也是一场关于传承的修行。
走出石门时,晨风吹散了石室的寒气,陈轩抬头望向邙山深处的朝阳,掌心的玄鉴镜盒子传来微微的暖意,仿佛有什么沉睡的秘密,正在这面古老的青铜镜中缓缓苏醒。
第103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