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纸牌屋(下)(1 / 6)
任何一场政治谈话都有其目的性,代表团早已将委员长的意思提交给了罗斯福。
增加贷款金额,增加矿物抵押贷款,加大武器采购,双方互派军事顾问,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扩充飞虎队规模。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劝说罗斯福牵头,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让你做大哥,带我们干他丫的!
憋屈吗?
是的!
无奈吗?
是的!
有没有其他办法?
没有!
站在后世人的视角来看,很难想象这时候的重庆政府与委员长到底有多煎熬。
若不是沈复兴去岁硬是扛着罗卓英等人在云南搞小动作,在日寇的三面合围之下守住了河内,并在寒冬腊月里从千里之外将粮食运到重庆,恐怕日寇还没打进来,粮荒就要先爆发了。
别说滇越铁路现在一天挨着三到四顿轰炸,数万护路百姓在没有任何酬劳的情况下,用他们的血汗守护着祖国的大动脉!
抗战一定会胜利吗?
不,他们并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用力地活过今天,活过每一个当下。
他们希望每天早上醒来,屋顶没有漏雨,大风没有刮走田里的庄稼,藏起来的米缸里面还有余粮,家人.没有生病。
什么抗战胜利?
他们真的不清楚,若是今天村里来了官差,穷苦人家的男丁们离开后,那些士绅地主就要变着法的下乡盘剥,哄骗、勒索。
直到榨干最后一滴骨髓,他们才会善罢甘休。
那种农村穷苦百姓,从小与生俱来的恨意,用罄竹难书来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在抗日大背景之下的黎明百姓们,头顶的天空依旧是黑色的。
而在重庆的高层们,同样看不见抗战胜利的前景。
那如同岳飞般天天叫嚷着要北伐,踏破山海关的沈复兴,不也是止步邯郸,望石家庄兴叹。
从民国26年打到民国30年,整整四年了,国家已经精疲力竭,捉襟见肘,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了。
重庆早有传言,在中条山会战爆发前期,委员长每每开会时都顶着黑眼圈,一看见电报就因为害怕而颤抖。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