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2 / 2)
个笨办法,提灌的手段方法有很多,如果电力充裕、铺设水管,当然一样可以实现运水灌溉。但是改造大好江山,并不能等到建设全国电网,巩邑运送无数水管的时候才去做。在有高山水源的地区,通过建设飞渠的方式来扩大灌溉面积,技术可行、操作简易、收效明显,而郡县通过组织民众自建公共设施,还能够提高黔首黎民对郡县、对大秦的认同,何乐不为?
这个样板工程,最重要的不是帮助沿线增加了数万亩灌溉渠,更重要的是,给这份可操作的手册一个完工后的标准。
水渠建设和长城、皇陵不一样。建设者自己就能从水渠上受益,所以这条示范水渠通水后,本县无数居民都踊跃的要求,继续延长水渠,通向自己的乡村,他们愿意出人出力!
眼见为实,这种飞渠会由近至远,传遍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相比水渠,水库的建设工程量还要简单一些。
示范的水库选择了琅琊郡莒县山区,沭水河上游。这里是古代莒国领地,沭水河也是为患一方的一条河流,流域春旱夏涝,下游生活极为贫苦。
工程人员考察这一区域以后,提出利用山形建造水库的设想,大量测算,论证工程的可行性,最终由张诚具名上报朝廷,决定在这里建造拦水坝。
依旧是在工具相对原始、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靠着人工为主、器械为辅的条件,用十个月时间,炸山裂石,掘地取土,建设了一条400丈长(1200米)的拦水坝。
这条大坝底宽60丈,顶宽2丈半,高达10丈。
大坝设置排水洞。天旱的时候放水灌溉,雨季则关闸蓄水,整个水库成为一个万顷湖泊,能够充分调节下游的供水,让下游农田不再受旱涝之苦。而湖中养鱼,更可以为周围居民多一份肉食。
这条大坝的工程量并不比濮阳的那道金堤更大,但是它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在一个水量相对比较小的河流流域,通过树立水坝、建设水库的方式,实现对下游灌溉区的用水调节,相当于第一次彻彻底底的驯服了一条河流。
而在这个水坝上,张诚还镶嵌了一个小型水电站,水轮机发电能够为莒县提供充足的照明用电,多余的电力还足够驱动一些工业设施。
因为这个水库所提供的能源,莒县这个荒凉的农业县,居然成为琅琊郡第一个工业县。
----
本章提及的水渠、莒县水库原型来自五十年代水利建设情况。
水渠的原型是英雄渠。英雄渠12.6公里,耗时6个月。
莒县水库原型为清风岭水库,耗时8个月建成。
那是一个工具简陋,技术落后的年代。先人们靠着肩挑手扛,靠着信念、辛劳和努力付出,建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工程,改变了家乡和祖国的山川。
如同歌里唱的那样:“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也是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