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欠债者赵三代未偿(2 / 3)

加入书签

p>那道影子缓缓抬起手,像是在与过去告别,又像是在向未来宣告。

第二天,一段模糊的视频在全城流传开来,视频中,一个黑衣女子正在焚烧档案。

视频的标题触目惊心:“她烧的不是证据,是我们装睡的理由。”

视频的末尾,有人评论道:“这火,怕是要烧到天亮咯……”

徐氏集团旧总部数据中心燃起的这场大火,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更加汹涌。

周正小心翼翼地从牛皮纸信封里抽出那张散着淡淡荧光剂味道的信纸。

是林晚秋寄来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和字母。

这老狐狸,还是这么喜欢玩解谜游戏。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嘴角却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

这种感觉,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在图书馆里为了一个学术难题废寝忘食的时光。

连续几个不眠之夜,周正终于破解了隐藏在审计材料中的秘密文件。

那是一份名为“1998特别会议纪要”

的文件,详细记录了当年徐氏集团如何通过不正当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勾结地方势力,最终完成了原始积累的黑历史。

废弃的社区活动中心,墙皮剥落,油漆斑驳。

周正架起一台老旧的投影仪,将文件内容投射在墙上。

小萤神情严肃地站在一旁,阿福则抱着膀子,目光如炬。

几位周正信任的联络人,也纷纷围拢过来,神色凝重。

“现在我们不缺证据,”

周正指着屏幕上刺眼的文字,声音有些沙哑,“缺的是让它长腿走路的方法。”

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酝酿已久的“百人传抄计划”

“这份文件太敏感,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很容易被徐氏集团的技术团队追踪到源头。

所以,我们必须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手抄。”

他将核心文件拆分为二十页,每人负责手抄五份,并且要求使用不同的笔迹、纸张和装订方式。

这样一来,即使徐氏集团有所察觉,也难以追踪到全部源头。

“我们要让这份证据,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布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周正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当晚,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颤巍巍地拿起笔,在一本孙子的旧作业本背面,抄下了第一条决议:“同意对桂花巷采取强制清场措施。”

字迹歪歪扭扭,却充满了力量。

与此同时,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孙秀兰正默默地擦拭着候车室的座椅。

她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等待消息,她要主动出击,将真相传递出去。

她联系了自己在铁路系统的几位老同事,秘密地在k2o7、k3o9等固定班次的列车上设立了“静音留言箱”

这些箱子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意见箱没什么两样,但内部却暗藏玄机——一个微型录音笔和几张防水留言卡。

她在每个箱子旁边都贴上了一句话:“你说,风会送到。”

三天后,第一个箱子被打开了。

孙秀兰的心怦怦直跳。

里面不仅有纸条,还有药瓶、旧照片,甚至一枚褪色的校徽。

这些都是乘客们留下的,关于他们的故事,关于他们的记忆。

孙秀兰将这些内容仔细地分类整理,选出最具共鸣的几段,用简陋的印刷机印成小册子,取名《风捎来的信》。

她悄悄地将这些小册子放在候车室的座椅下,等待着有缘人现。

一位年轻的警察在候车时,无意中捡到了这本小册子。

他翻开一看,被里面的故事深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