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8章 火忆堂没死(2 / 3)

加入书签

小萤的心脏猛地一跳。

王建军,正是菜市场黑板上第一个被写下的名字!

她立刻拿出手机,拍下了床头柜上的痕迹。

老人的反应,无疑证实了照片与二十年前那场工人抗议事件有关。

当晚,小萤在社区群里布了一条消息,附上了照片的局部,只露出那些工人的面孔,以及那条醒目的横幅。

“有些火,烧了二十年才被人看见。

你认得他们吗?”

她没有解释,只是留下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刘长贵站在殡仪馆门口,看着被城管喷漆覆盖的《身后之声》语录,这些代表着逝者最后的心声,却被无情地抹去了。

但他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他联系了几位经常来送葬的家属,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咱们合伙买一块电子屏,挂在殡仪馆对面的药店广告位上,怎么样?”

他问道。

家属们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听完刘长贵的解释后,都被他的诚意所打动。

“老刘,你说吧,要多少钱,我们凑!”

一位中年妇女红着眼睛说道。

“对,只要能让俺家老头子说句话,多少钱都值!”

一位老汉也跟着附和道。

就这样,刘长贵很快就凑齐了资金。

他找到一家广告公司,定制了一块高清晰的电子屏。

每天凌晨,他都会将一段录音上传到电子屏上——不是哭声,而是逝者生前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面条煮软点……”

“房贷还清了……”

“妈妈别怕……”

屏幕亮起的第一晚,就有家属站在对面,泪流满面地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听着那熟悉的声音。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和亲人相处的那些温暖的时光。

更令人意外的是,某天深夜,一位年轻女子蹲在屏幕前,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视频。

“我爸三年前走了,没人听他说过这些……原来他最后惦记的是我爱吃葱油饼。”

她在说明文字中写道。

这段视频很快就在网上爆红,感动了无数人。

市殡葬协会主动约谈了刘长贵,提出了合作试点“临终话语存档计划”

“刘师傅,您的这个想法非常好,我们非常支持。

我们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您负责收集逝者的最后遗言,怎么样?”

一位协会领导握着刘长贵的手,激动地说道。

刘长贵看着眼前这位领导真诚的目光,心中充满了希望。

李哲最近被派去协调一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纠纷,居民们因为利益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我坚决反对!

装了电梯,我家采光肯定受影响!”

“我家住一楼,根本用不着电梯,凭什么要我出钱?”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自私,一点都不考虑我们老年人的感受!”

面对居民们的指责,李哲感到非常头疼。

他知道,如果用传统的调解方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他决定另辟蹊径。

他向有关部门申请,调取了该楼三十年来的维修记录。

在厚厚的档案中,他现了一个被尘封多年的秘密:四楼曾有一位独居老人,因为爬楼摔倒致残,但当年物业为了息事宁人,隐瞒了此事,并没有上报。

李哲将这份维修记录复印了一份,贴在了小区公示栏上,并在旁边附上了一张便签。

“张桂芳,78岁,2oo3年摔断股骨,医保不报,子女不知。”

第二天清晨,反对加装电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