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1章 不光教书还得点亮人心(2 / 3)
>
墨水渗进纸张,留下一道道湿湿的痕迹,他喃喃自语:“孩子,爷爷把你记住了。”
旁边的少年画起校园霸凌的场景,笔触急促,炭笔刮得纸张沙沙响,颜色黑乎乎的,像心中的阴影。
一个护士走进来,贴上一张抗疫同事的照片,纸张黏黏的,带着胶水的味道,她说:“他救了很多人,可没人记得。”
林昭听着这些,胸口热热的,他想,这就是火的魔力,能把痛苦变成力量。
可好事儿不长,维稳办的人来了,脚步沉重,脸上写满警惕。
他们要求登记每个使用者的信息,那语气像审犯人似的。
林昭笑了笑,心想,你们总想管一切,但火不是这样烧起来的。
他递上一份备案表,纸张平平的,内容却是“本月新增火角分布图”
和群众反馈摘录,末尾附了句:“监控不如看见,管理不如参与。”
维稳办的人愣了愣,林昭趁机说:“哥们儿,你们看,这不是在搞破坏,是在让大家一起守护。
火大了,谁都暖和。”
他们犹豫了,最终没多为难。
项目推进顺利,一周后,被列为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林昭点根烟,吐出一口烟雾,觉得这胜利来得太爽了,火种就这样渗透进社会肌理。
与此同时,陈小满的毕业典礼成了场轰动。
医学院的礼堂灯火通明,空气里飘着鲜花的香味和人们的低语声。
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原本准备了论文成果的稿子,但她忽然改了主意。
心想,妈的录音才是最重要的,科学不该是冰冷的档案,得带着温度。
她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播放了母亲临终录音的最后一句:“别让真相冻僵在档案里。”
声音从音箱传出,沙哑却穿透人心,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陈小满看着大家,眼睛有点湿,她说:“我们学医,不只是为了治病,更是为了不让痛苦被遗忘。
妈的话,我记在心里,也要让你们记住。”
台下有人动了,掌声如潮水般涌来,灯光照着她的脸,热热的。
演讲视频很快传开了,网上到处是转,评论刷屏。
多家医院自设立“创伤叙事门诊”
,护士和医生开始记录病人的故事,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墨香和泪水的咸味。
沈知节在内部会议上看了视频,他五十岁了,理性的那种人,但这回被触动了。
他想,政策得跟上时代,不能老是闭着眼睛管事。
起身提议建立“历史健康影响评估机制”
,声音稳重却带点激情:“同志们,我们不能让历史伤口烂下去,得评估影响,让它愈合。”
提案初步通过,大家鼓掌,沈知节心里一热,觉得这火种终于烧到高层了。
一切看似圆满,却总有新的风吹来。
夏末的阳光拉长了影子,有人低声说:“下一个火角,该放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话语戛然而止,空气中只剩沉默的回响。
第83章:火星,永不熄灭(续)
有人低声说了那句话,“下一个火角,该放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话语像秋风扫过的落叶,飘散在空气中,留下一种让人心痒难耐的悬念。
叶雨馨和那些角色们都各走天涯了,可火种这玩意儿,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它不光在城市里蹦跶,还能钻进山沟沟里,谁知道呢,说不定就藏在某个偏僻角落,等着爆。
话音刚落,故事就跳到西南一带,夏末的傍晚,那种天气黏黏糊糊的,带着点秋老虎的尾巴,热得人直想骂娘。
西南山村的小学教室里,灯光昏黄,老师带着一帮孩子围坐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