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3 / 3)

加入书签

不会有什么问。

没办法,这也是为了和现实妥协,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便利的网际网路,而民朝各个行省以及府、州、县,每年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財政的收支帐目数量巨大。

如果发现任何一项不符之处,就驳回重新造册,一来一回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做不到的事情,硬要强行去做,形成明初的空印案了。

徐晨看著各行省,田赋,税金,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的数据,不断点头。

而后他询问道:“该减免的田赋减免了吗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

民朝虽然收三成税,但不可能知道,每年粮食收入的具体数据,只能给每亩土地定个大概的田赋,这些年北方旱灾严重,大同社都是以亩產五斗为標准徵收田赋,所以一亩地徵收的税负是1斗五升。

傅山道:“乾旱严重的县乡田赋已经全部被减免,同时把百姓迁移出乾旱严重的地区,在当地退耕造林,以改善环境。”

徐晨点头道:“对实在交不出粮食的农户该减免要减免,同时要查清情况,予以帮助,万万不可造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遵命!”

而后他看了关中山西,山东等地的的帐册,上面的税金,还有各项水利设施建设基础的道路桥樑。数据都很好看。

唯独粮食数据极其难看,有的基本上没有增產,有的正常的也只百分之二三,一亩地就增加几斤粮食。

而即便是修完了黄河工程,大同社每年修水利设施的钱粮超过了上千万两,可以说用了十分的力气,才获得了1分的收穫。

但徐晨已经感到万幸了,好歹北方的粮食没有继续再减產。

相对而言,南方的粮食数据就好看多了,建堤坝,修好水利设施,用鸟粪石,粮食就开始暴涨,各行省普遍增加了一成多以上的粮食收入。

同时南方的橡胶种植园也开始逐步建设,甘蔗园,茶园,菸草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儋州被大同社攻占之后,橡胶种植园开始大范围的扩张,徐晨原本就安排人在那里弄了一个几百亩的小型橡胶种植园。

现在依靠这批橡胶的种子,已经扩大到几万亩了,同时在吕宋也大范围的种植橡胶树,不过按照橡胶的生长规律,这批橡胶树想要產胶,还需要等个七八年。

而最让徐晨惊愕的是辽东都护府,今年粮食居然增產了三成。

李驥才看出了徐晨的疑惑道:“去年前往辽东的移民有一万户,今年大概有15000户,他们让辽东增加了上百万亩的土地,所以亩產就高了这么多。今年我们辽东可以向关中运输300万石粮食。”

徐晨不由的鼓掌了,没想到辽东这么快就能成为大同社的粮仓。

刘永笑道:“辽东虽然气候寒冷,但土地广大,耕作的潜能极大,看来明年要,要增加移民的数,早日让辽东成为我大同社的粮仓。”

今年辽东向北方输入了300万石粮食,这对稳定北方的粮食价格太重要了,而且就这趋势来看,辽东粮食的潜能巨大,他现在已经在想要加大对辽东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然的话土地开垦出来了,粮食也种出来了,但运不出来那就麻烦大了。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时,各位巡抚才陆续离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