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2 / 3)
万眾一心才能改天换地。”
傅山听了,连忙问道:“如何诱之以利,还得麻烦兄长详细说说。”
陈子昂笑著解释道:“我们给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能购买到先进的农具,提高生產效率。同时,我们还为他们缴纳厚生金,让他们在年老、生病的时候有保障。这些措施让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愿意加入农场了。”
眾人听了,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讚。
黄松年又问道:“那又如何严明制度呢”
陈子昂严肃地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农场规章制度,对农户的行为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比如偷拿农场的物资、不按时完成生產任务等,就会按照制度进行处罚。我们还设立了监督小组,定期对农场进行检查,確保制度的执行。”
周天听了,气愤地说:“陈大哥说得太对了!山东的抗旱会就是因为总出现这样的害群之马,才搞得一些人退出。我们一定要学习河南的经验,严明制度。”
辽东总督府教喻李驥才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便农场建得好了,增加的这点亩產应该不足以支撑河南行省拿出200万两银子来建设钢铁厂和机械厂吧”
辽东地广人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为了不浪费这些土地,辽东现在是半耕半牧,当地的百姓既种地,也放牧养牲口。
所以即便辽东的土地亩產只有6~7斗,但因为分的土地多,广种薄收,加上卖牲口的收入,去辽东的移民收入普遍比中原农户要高一些。
李驥才也想在辽东建个钢铁厂,一方面是现在辽东各种农具还需要关內供,他觉得太麻烦了。
另一方面他想修建辽东通向关內的铁路,修钢铁厂能把更多的收益留在辽东本土。
只可惜到现在辽东也只有几个小的铁匠铺子,想要建大型钢铁厂,辽东总督府还没这个资源。
李驥才算是问到了在场的巡抚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了。
陈子昂笑著解释道:“我们的农场,官营占五成的股份。今年河南府收的粮食超过了1300万石,交税交了360万石,剩下940万石属於农场。其中一半,也就是470万石粮食归我们巡抚衙门。
当然,这些粮食不可能全留下,还要留一些来购买农具、化肥,保留种子粮等等。但一年下来,河南巡抚衙门差不多能得到价值200多万两银子的粮食,这就是置办钢铁厂和机械厂资金的来源。”
眾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河南行省是用这种方法筹集办產业的钱財。
他们想了想,发现这种方法几乎可以在自己的行省无缝使用。毕竟,他们行省的抗旱会规模本就庞大,只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才,就能把农场建立起来,然后利用农场的收益来发展產业,这样就不用苦苦求总理大同府给他们多置办几个產业了。
原本,江南各地行省更看重开海置办產业,对农业的重视度不够,所以抗旱会的普及度不到五成,他们也不在意,而是想吸纳更多的农户成为產业工匠。
但现在看来,抗旱会还是要重视起来。
正当眾人沉思之际,会议室大门打开,徐晨、刘勇、李文兵、郭铭、蒋乡泉、常五等大同社高层走了进来。
徐晨看著安静的人群,笑道:“想什么呢怎么这么安静”
眾人起身行礼,周天代表回答:“我等在学习陈兄的先进经验。”
徐晨点头道:“河南府確实是用了心的,在这样的旱灾之年还能实现粮食丰收,可见农场和抗旱会这种形式,是北方百姓抗击天灾最好的帮手。”
寒暄过后,会议进入正题。从北直隶开始,各巡抚依次上交钱粮帐册。徐晨等人查看总体数据,而详细核算则由三司使的文吏完成。
只要不是有太离谱的项目,钱粮的出入过於巨大,一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