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乱糟糟的议会与「蒙奸」(2 / 6)
土豆,红薯,现在却已经成为了延安府种植最广的抗旱作物,农场这种经营模式別让他惊讶,几千人像工匠一样种地。
既种地也搞养殖,本来没多少经济价值的源坝被建成了大型养鸡场,鸡舍像房子一样密密麻麻在源坝上,每次餵食这时犹如乌云盖顶,这样的场景让他惊。
他们共同劳作,共同吃饭,共同娱乐,共同休息,这一幕让他欣慰又嘆息。
而真正让他们在延安府待上一个月的主要原因,他们知道六月大同社会召开一场议员会议。
从得知这场会议的消息后,夏允彝等人便在这里整整等了10天。在这片土地上,大范围让人参与政治权利的景象,还是在三代时期出现过,那时的国人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利。当然讲三代时期国人参政议政的书籍几乎没有,他们只能从几个歷史上流传出来的故事管中窥豹,而大同社的场大会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在当今的天下,最反皇权的必定是江南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那里的手工业者、地主士绅,甚至官僚贵族,都极其厌恶皇权对他们的压制,更討厌皇权的触角伸到江南。
这是利益驱使下的必然结果,所以江南歷来就有强烈的反皇权思想。正因如此,夏允彝他们对这个议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些时间留下来,看看大同社的议会究竟是如何召开的。
肤施县的议会本就是一场演习,是为大同社议会做准备的,所以允许外人参观,並且各家报纸还重点报导,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並提出意见。
这场会议不但大同社重视,关中仕林士绅读书人,山西的读书人,寧夏的將门都很重视,派人前来参观。
夏允彝等人怀著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议会现场,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开眼界。
议会中的参会人员以农户和商户居多。农户们纷纷提出自已的诉求,他们要求大同都督府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因为旱灾的影响,他们希望能够减免税负,甚至还要求都督府不要再招揽流民。农户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期盼,旱灾已经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减免税负或许能让他们喘口气,同时工匠的生活也让他们羡慕,他们不满外来者抢走了当地工作的机会。
刘永则代表都督府,答应今年的税收只收两成,並且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但对於限制流民入境则予以否决。
而商户们的要求则更加激进,他们强烈要求都督府领兵进关中,消灭邪恶的大明朝廷。商户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原因其实很简单。自从大同社打通了通往草原的商路之后,无数商队如潮水般涌向草原,购买羊毛、各种皮製品、牛羊、战马等货物。然而商路的畅通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他们的竞爭对手一下子增加了10倍不止。
大同社强力维持河套一带的草原秩序,不断发动骑兵在草原上剿匪,使得这一带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本只有比较大的商队才敢前往草原,现在十几个人,租几把枪,带著两三辆马车装满布匹、铁器就敢去草原做生意。这导致市场竞爭压力急剧增大。
同时,由於原材料供应渠道的打通,纺织厂再也不愁原材料的问题。在大同社的地盘內,只要有点钱的人都纷纷投资建纺织厂。
而且大同社还提供全套的帮助,以前要从羊毛纺成羊毛布,需要掌握全套的流程工艺,才能算是一个完备的作坊。
但现在,人们可以只专注於一项,比如专门进行羊毛纺织、生產羊毛纱的作坊可以赚钱,自己购买羊毛纱,专门纺织羊毛布的也能盈利,还有专门的印染作坊,这样分工投產,投入更小、成效更快、收入更高。於是,在大同社的范围內,各种小型的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原材料充足、產能飞速扩张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隨之而来一一市场不够了。尤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