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破坞堡与难以实行的以工带賑(4 / 6)

加入书签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可是陕西行省两年的税赋,您真有把握让朝廷给这么多的钱粮支持我们陕西行省来修建这些水渠吗”

杜志强则在一旁冷笑著说道:“巡抚要是真有这本事,我杜某人愿意给巡抚立碑自传,好好诉说一番巡抚的丰功伟绩。”

岳和声並未理会他们的冷嘲热讽,继续耐心解释道:“诸位,这三条水渠修建好之后,其益处不可估量啊!可以灌溉400万亩田地,粮食產能能够增加一倍。而这些田地本就是诸位大族所拥有的,如此算来,只要一年时间,投入的钱粮便可回本。而且,关中地区有了充足的水源灌溉,粮食產量增加,百姓生活稳定,流民自然也会减少,这可是一举多贏的好事情啊!”

杜志强却不以为然,依旧笑著说道:“既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巡抚何不让朝廷出钱粮动工呢依我看,与其钱去剿匪,不如把钱用来请这些流民做工,

以工代賑。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能修建水渠,还省了剿匪的麻烦,

岂不是一举三得”

岳和声脸色微微一沉,目光严肃地看看眾人,冷冷说道:“本官最近学到一个新词,叫权责对等。这修水渠之事,占据好处最大的便是尔等诸位。受益如此之多,难道不应该由尔等出钱出力吗”

韦文明连忙接口道:“我们每年都给朝廷缴纳了钱粮,既然交了税,修水渠本就该是朝廷的事情。哪有我们给了钱,还要再额外拿出一笔来支持这工程。”

杜志强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岳巡抚还是不要乱看书了,当心一不小心看到了反书。”

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个所谓的“新词”是大同社传播开来的。

就在这时,一个叫冯源的族长也跟著附和道:“岳巡抚,现在关中正遭遇乾旱,百姓生活困苦。朝廷此时应该做的是减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不是搞这些好大喜功的水利工程。自古以来,凡是大动千戈大兴土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岳和声看著这个不明事理的冯文,心中满是不屑,懒得搭理他。

而后岳和声好话坏话说尽,试图从各个方面说服这些族长,但这些族长们的態度却始终如一:修水渠可以,但必须要朝廷出钱,他们是一分都不愿意多掏的。

眼见劝说无望,岳和声心中失望至极,他脸色铁青,猛地甩袖,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大厅。

杜志强看著岳和声离去的背影,满脸嘲讽地说道:“哼,大明的官员搜刮民脂民膏倒是越来越厉害了。好大的口气啊,张嘴就要30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真当我们的钱是大风颳来的。就说那杨鹤,收我们的钱倒是挺快,可一点实事都不给我们办,连蜂窝煤的生意都不愿意分给我们。”

关中大族对杨鹤早就心怀不满。杨鹤之前前脚刚收了他们大量的钱粮,后脚却独自霸占蜂窝煤的利益,丝毫没有分给他们一点好处。但凡他能把三边总督府的產业分出一些,他们也不至於如此排挤杨鹤和重民社。

韦文明冷笑一声说道:“还不是看到杨鹤从我们这里收颳了几十万石粮食和几十方两银子,他岳和声也想试一试了。这些官员啊,真当我们好欺负。就说杨鹤剿匪,剿得整个关中土匪反而越来越多,依我看,他在这关中怕是呆不久了。”

杜志强眼睛一转,忽然说道:“要是杨鹤真的离开了,蜂窝煤的產业和纺织厂的產业,我们是不是有机会占上一笔”

韦文明担忧道:“现在整个关中烽火遍地,局势混乱不堪。据说大同的贼寇还在进攻榆林卫,这个时候要是杨鹤离开了,谁能镇得住关中的局面啊”

杜志强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道:“杨鹤真的镇住关中局面了吗我看未必。

说不定换一个总督,关中的局面反而会更好一些。”说罢,他与韦文明对视一眼,各自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