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破坞堡与难以实行的以工带賑(3 / 6)
、
村落都栩栩如生,仿佛將整个关中大地微缩於此。
这日,岳和声特意邀请了整个西安府所有大族的族长前来议事。当大族族长们陆续踏入大厅,看到这个前所未见的沙盘时,不禁发出一阵惊嘆之声。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直观地看到自己居住的家园全貌。
岳和声身著官服,神色庄重又带著几分期许,他微笑著看向眾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缓缓开口说道:“诸位,我关中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国啊!西安府八水环绕,数千年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强悍辉煌的汉唐王朝,那是何等的盛世景象。”他的目光中闪烁著光芒,仿佛看到了往昔的荣耀。
只是宋朝以后,连年战爭不断,关中地区饱受战火摧残,这才逐渐落败。”说到此处,岳和声微微皱眉,语气中满是惋惜,“但诸位请看,只要我们能修好水利设施,关中恢復当年天府之国的盛世並非不可能之事。”
岳和声本就是水利方面的专家。想当年,他在河南行省汝阳县任县令时,当地洪灾频发,百姓苦不堪言。他亲自带领当地农户,耗费无数心血,筑起了绵延百余里的七十二道堤坝,成功阻挡了洪水的肆虐。这堤坝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岳公堤”。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民眾將数千顷荒地开垦成肥沃的良田,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他因为名声远扬,是整个大明都少有的实干派官员。
此刻,岳和声站在沙盘旁,指著上面的河道与农田,继续侃侃而谈:“我等只要修广惠渠,便可以让关中平原几十万亩田地变成水浇地。而且,还能进一步修龙首渠,扩大灌溉面积。这两条水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关中平原的灌溉网络,如此一来,两渠之间的200万亩由地都將成为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旱灾的威胁。此外,我们还可以引渭河水,灌溉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產条件。如此,关中的粮食產量必將大幅提升,百姓生活也会更加富足。”
岳和声说得眉飞色舞,眼中满是麦田丰收的景象。
这是他和杨鹤商量出来的办法,想要彻底解决贼寇,就要减少流民,而大同社给了他们一个样板,大兴土木吸纳游民。而在关中最容易让大族接受的大工程,就只有水利工程了。
然而,大族族长们刚开始还有些兴趣,可隨著岳和声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的眼神渐渐变得满不在意,不少人开始打起了瞌睡。
在他们看来,这么庞大的工程,以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財政捉襟见肘的状態,根本没有能力修建。
而能出钱粮支持这个工程的,显然只有他们这些当地大族了。他们心里明白,岳和声这是打著主意找他们“打秋风”呢。岳和声描绘的计划越是宏伟庞大,他们要付出的钱粮也就越多,这让他们如何能不心疼、不牴触。
修水利可以,但要他们出钱不行,这种坏习惯要是被朝廷的大员学会了,以后动不动出了事,让他们出钱,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还是他们的,必须坚决抵制。
杜志强嘴角微微上扬,带著几分讽刺的口吻问道:“岳巡抚,你这计划听起来確实宏伟无比,可如此庞大的工程,到底需要费多少钱粮呢”
岳和声听出了杜志强话语中的讽刺意味,但他並未动怒,依然神色认真地回答道:“杜族长,这三个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最起码要僱佣五十万民夫。这些民夫每日消耗两升粮食,也就是说,每日需要1万石粮食。不过冬季三个月可以停工,这段时间每日只需要消耗5000石粮食。三大水渠工期预计一年,如此算下来,共计消耗粮食300万石。此外,各种铁楸锄头、独轮车等工具,购置下来耗费银两50万。”
此言一出,眾人皆倒吸一口凉气。韦文明瞪大了眼晴,仿佛被嚇到一般说道:“岳巡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