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风云突变,关中农民起义(1 / 6)
第112章,风云突变,关中农民起义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三月十六日,米脂县迎来了春天的气息。
春回大地,冬日的积雪渐渐开始消融。几场春雨过后,米脂这片广袤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原本枯黄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渐渐泛起翠绿。几万米脂农户也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到忙碌的劳作之中。
为了不影响春耕,徐晨不得不暂时放下民兵的训练,让那些农夫们回家安心耕种。毕竟,农事对於百姓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乎著一年的生计。
与此同时,在榆林卫的张献忠不断將情报传递出来。然而这些消息无一例外,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榆林卫总兵官杜文焕似乎认定了徐晨领导的大同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整个冬天都在想尽办法囤积粮草,精心修缮武备。种种跡象表明,他打算在春耕之后,即刻出征,一举消灭徐晨这个“心头大患”。
而大同社这边,也早已得知榆林卫在囤积粮草、整修武备的消息。整个冬天,大同社上下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刻不停地製造火药,全力打造火枪、火炮,盔甲,同时加紧训练军队,积极囤积粮草,只为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战爭。
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大同社投入了10余万两银子,训练了6000余全甲火枪兵,还有一个十门火炮,20门飞雷炮,这些士兵训练的强度比起明军的家丁只高不低,主动进攻可能因为兵力稀少不足,但防御却是绰绰有余的。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地为即將到来的大战做准备之时,三月二十一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紧张对峙局面。
澄城爆发了农民起义,愤怒的百姓杀死了那个在连续三年灾荒之下,依旧徵收重税的知县张斗耀。
歷史的车轮仿佛只是微调了一下轨跡,即便大同社在米脂吸纳了两万灾民,但对关中几百万底层佃户来说依旧杯水车薪,原本就该爆发的农民起义如期而至,只是这次起义的领头人由王二变成了卖烧饼的张三。
烧饼张三拿著自己家两筐的烧饼,在城外请几百流民分了这少的可怜的烧饼,然后带他们衝进了县衙,砍死了张斗耀,占据了县城。
澄城农民起义,就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关中底层百姓压抑已久的怒火。
关中地区已经连续遭受旱灾超过三年,朝廷不但没有採取有效的賑灾措施,反而不断增加粮餉赋税。在这样的残酷压迫下,整个关中地区流民遍野,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纷纷加入了张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而比起歷史上孤立无援的王二,张三这次就要幸运的多了,徐晨知道澄城起义之后,
马上派人联络张三,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一些二手的武器装备。200套甲,100套锁子甲,200支火枪,刀枪剑戟,强弓硬弩数以千计,这些都是河鱼堡的武器,除了鎧甲徐晨还看得上之外,其他武器对全火器化的大同社没有作用,正好这次清仓大甩卖。
张三也是一个优质客户,大明养士250年,哪个县没有几个百年的家族,几十个豪强士绅,米脂这样的地方,徐成有底线的搜刮,也是轻轻搜刮出百万两的財富,而澄县是在渭南地区,属於关中的富裕地带,財富更不是米脂可比,张三抄了县城富贵的家,轻鬆就弄出几十万两银子。
在购买这些武器之后,还下了30万两的订单,张三的要求也非常低,刀枪剑戟,火枪,火药,只要能杀人的武器他通通要,而且还不讲价。
有这么一个大客户,直接让大同社的钢铁厂,兵工厂三班倒的產能全开。
有了充足的武器鎧甲,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迅速上了一个台阶,张三整合了当地流民的力量,起义队伍人数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短短时间內就激增到几万人,四处出击占据县城,並且以澄城为根据攻克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