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朱由检:多收了三五斗(5 / 5)
的方法。”
李文兵不同意,他拿出了孟津农场的资料道:“今年他们就扩种了棉花的面积,还增加了大豆,芝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种种面积,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单个的农户是很难抗击这样的经济危机的,只有实行农场制,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刘永头疼道:“你推了两年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农户不满意,认为官员外行指导内行,官员也不满意,认为农户太顽固,为了推广农场,民朝每年要亏损上千万元,这还没让你清醒过来。”
其实两年前民朝就有预感粮食产能会过剩,毕竟即便是旱灾,他们庞大的官仓体系依旧堆满了粮食,而这几年连年丰收,粮食价格不可避免会下降。
李文兵想到的办法,一是组建农场,二是让农曹推广棉花,大豆,芝麻,桑麻等经济作物,
毕竟前十几年因为旱灾的原因,各种经济作物大量减产,空出来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加上大同社当时大力发展羊毛纺织,也填补了布料市场的空缺。
但现在旱灾已经过去了。大同社的纺织业蓬勃发展,需要棉花,丝,麻等各种原材料,现在重新调节种植的比例,可谓是利国利民。
但现实却是这套政策执行下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农户已经有十几年没种过经济作物了,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大量空缺,加上县衙推广,喜欢一刀切,急功近利,这就导致田地减产甚至直接绝收,农户被县衙推着本就不满意,现在绝收了,怨气更是直接发泄到县衙当中了。
农场也是一样,像高俊这样的农业专家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凭经验种植,所谓的农场就是立了一个牌子,大部分人该怎么种地依旧怎么种地。
面对地方上的种种乱象,刘永认为他们不要插手的太多,百姓自然会为自己谋利,他们越干涉越容易出错,这点成为了他和李文兵最大的矛盾。
李文兵道:“这是我们应该交的学费,只要度过了这段时间的难关,一切就会向着大同世界的方向发展。”
刘永勃然大怒道:“你凭什么要让农户给你交学费,你又有什么资格让农户交学费?”
两人几乎不欢而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