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朱由检:多收了三五斗(4 / 5)
孩子说的话也没错,这两年麦子的产量越来越高,加上辽东那边每年运输上上千万石粮食入关,这麦子的价格肯定会跌,你的田地不能光种粮食,一部分种棉花,一部分种菜,这样收成会更高一点。”
春生其实也有想过这点,只是他从小到大饿怕了。尤其是近十几年时间,整个北方没爆发旱灾的日子屈指可数,他这大半辈子都是饿肚子过的,所以他也不敢不种麦子。
但现在连着丰收了三年,麦子的价格跌了一半,他无奈道:“只能如此了,麦子不卖了,我留着自己家吃。”
开了砖窑厂之后,10元对春生来说真不算大钱,但要减少麦子的种植面积,他还是打算给自己一个保障,把这些麦子屯起来,防止出现天灾。
朱由检回到京城之后,在自己的书房写下了多收了三五斗,几个大字。
翌日,民生报就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朱由检的文章,朱由检以下湾村为例,介绍了整个北方粮食丰收,但麦子的价格下跌激烈,以至于农户丰收收入却下降。
这个时候京城的百姓才知道,北方的粮食居然过剩了,甚至过剩到麦子的价格跌了四成,许多市民第一次看到这新闻是不敢相信的。
粮票退出北方还不到10年,他们真正能敞开肚皮吃饭,也就这四五年时间,他们记得三年前,北方爆发旱灾,元首府还要求大家节约粮食,怎么才过了三年,粮食的价格跌到这么猛,但有些人只要询问一下面粉,馒头,包子这些食物的价格,他发现他们都在下降,这才知道民生报上说的是真的。
但京城市民也只能去元首府呼吁官仓多收一些粮食,不能让农户兄弟吃亏,不然的话,粮食减产了,大家又要饿肚子。
对于刚刚经历了十几年漫长旱灾的北方市民而言,粮食是第一位的,他们也担忧这么低的价格会影响来年的粮食的播种问题。
但其实元首府和总理大臣府早就察觉到这一问题,但如何解决这一问,元首刘永和总理大臣李文兵却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李文兵认为应该开启粮食保护收购价,以最少四厘的价格收购小麦。
刘永当即反对道:“官仓里已经堆满了粮食,以北方今年的情况,最起码要收购三千万石以上的粮食,今年可不止北直立丰收,辽东也大丰收,关键是那边大部分都是农场,官仓敢敞开了收购,他们能运上千万石麦子过来。”
辽东没有什么大的工业体系,但有一个能年产5000辆拖拉机的大型拖拉机厂,这些拖拉机成为了辽东开荒最有力的助力,这几年辽东的粮食以每年两三成的数量爆发性的增长。
李文兵道:“低价卖一批陈粮给养殖场,再增加一倍的量储存新粮,我们不能看着农户吃亏。”
刘永不满道:“你这样只能误导农户,让他们继续种麦子,粮食价格低了,他们自然会想办法,种大豆,种棉花,种桑麻,粮食的价格再逐步趋于稳定,市场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最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