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张献忠的野心与治水的分歧(3 / 6)

加入书签

道上抛锚,太耽搁事情了。”

    李自成并非后人,无法预见火车未来的辉煌。在他眼中,这火车就像个上了年纪的大爷,行动迟缓,装载量虽然大,但还需要几十个人伺候才能开动。这一路从长安出发,火车抛锚了十几次,把轨道堵得水泄不通,让他气得直想揍人。

    如今,大同社哪个部门最忙碌?无疑是轨道部。

    李自成和他的团队不仅要快速铺设轨道,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把关中的各种货物运输到中原的各个灾区。随着轨道联通的府县越来越多,轨道马车也日益增加。

    商人也发现了轨道的好处,原本他们需要上百人,几十辆马车运的货物,上了轨道马车,只需要十辆,运输的人手也降低了几倍,关键是运输的时间还减少到原本的三分之一,这一下减少了货物运输成本的九成。

    这段时间关中的粮食,羊毛,布,各种铁器,器械都通过轨道快速的运输到中原腹地,随着中原赈灾如此顺利,轨道功不可没。

    现在关中各地都流传着一句话,轨道一通黄金万两,关中各府县,中原山东直隶,来自于江淮地区的官员都在向元首府申请,请轨道司在当地修建轨道。

    只可惜轨道司人手有限,没办法满足这些需求,只能优先修筑关中通向中原的轨道,一方面是因为关中有大量的粮食和货物需要运输到中原赈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段道路最好铺轨道,最容易产生经济效益。

    李自成一方面要平衡民间货物运输和大同社货物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制定轨道运输的标准,在轨道附近的县城建设车站、货物运输仓库,招募工作人员。建设、维护木轨、每县的车站模式、货物运输比例等多项任务,现在轨道部及其下属的工作人数量高达十几万,是整个大同社最庞大的一个机,滔天的政务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以说他是大同社几个部门中最忙碌的人。

    在他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的时候,轨道上却有这么个“大玩具”时不时地堵塞交通,怎能不让他恼火?

    徐晨微笑着安慰李自成道:“对待新事物要宽容一点,婴儿最开始也是什么用都没有,但最终他会成长为一个有为的青年,这火车也是一样。”

    徐晨对李自成很满意,他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布置下去的任务,他会脚踏实地的去做,而不会去想什么走捷径,抄弯路,这点对个人来说可能就会得到一个老实人的评价,但对于做事而言,交代他的事他会老老实实的完成,非常让人放心。

    李自成无奈地说:“即便它能长成青年,但也不要在轨道上跑,这轨道一堵要耽搁多少事情。”

    朱九赶忙解释道:“不在轨道上实验,我们又如何改进这火车?我们在长安城也建了一个几百米的圆形轨道,但那轨道太小了,也没有复杂的地形,火车在上面跑的好好的,但现在一出来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可见火车要想早点研发成功,就得在木轨上多跑跑。”

    徐晨思索片刻后说道:“你在车厢里装一些轨道,火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